我们都知道冬天是进补身体的好时机,对于糖尿病人也不例外,但是应该怎么补,选择什么去补呢?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个中药,糖尿病人用它泡水喝,补却不上火,很适合冬天平补气阴。
它就是——太子参。
性平,味甘、微苦,是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太子参性质平和,可以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对于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倦怠、口干舌燥等气阴两虚的糖尿病人,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请注意,非阴虚火旺型的糖尿病患者,如阳虚、实热等证型的糖尿病人,服用太子参可能并不适宜。
54岁的李女士,糖尿病5年,一直使用胰岛素及降糖药。
但是近半年来,李女士感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倦怠懒动,口干舌燥这些症状变得严重了,每日饮水量增加,同时她还有轻微的心悸、失眠和多汗症状。
看诊时我观察到她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当天的空腹血糖13.5mmol/L,餐后血糖值15.2mmol/L。
根据李女士的症状和体征,我辨证她属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因为长期患病,耗伤气阴,导致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阴虚则津液不足,出现口干舌燥、多饮多尿等症状。
同时气虚脾虚,运化失职,导致食欲不振、疲乏无力。
随即按照李女士的症状和证型开了个方子:
太子参,生黄芪,炒山药,山萸肉,干生地,麦冬,云茯苓,炒白术,紫丹参,升麻,炒枳壳,泽泻,炙甘草。
共14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14天后李女士来复诊,自述口干舌燥、心悸失眠等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好转,食欲也有所增加。

当天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而有力。空腹血糖10.2mmol/L,餐后血糖值12.8mmol/L,血糖水平较前明显下降。
效不更方,只做微调。历经三个月,直到李女士的所有症状基本消失,体力恢复,精神状态良好。空腹血糖值6.2mmol/L,餐后血糖值为8.1mmol/L,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分析一下我的诊断和用药思路。
李女士属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治疗时应以益气养阴为主,还要兼顾健脾利湿、调和气血。

太子参作为主药,益气健脾、生津润肺,能够改善患者的疲乏无力、口干舌燥等症状。
配合生黄芪、炒山药等益气药物,以及干生地、山萸肉等养阴药物,共同发挥益气养阴的作用。
此外方中还加入了炒白术、云茯苓等健脾利湿药物,以及紫丹参、炒枳壳等调和气血药物,以增强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结语:
门诊上现在很多患者年龄逐渐缩小,平常工作和生活压力大,无法很好的兼顾饮食和运动。
而糖尿病并不只是血糖高,还会有很多不适症状。
中医是整体调理,改善体质后,不仅症状会改善,血糖自然会慢慢降到正常值。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太子参泡水(方法很土但降血糖很快一把太子参泡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