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的解剖结构(距骨解剖变异的MRI表现)

距骨的解剖结构(距骨解剖变异的MRI表现)

卜如彤 2025-09-28 都市日报 1 次浏览 0个评论
距骨解剖变异的MRI表现

文题释义: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1993年首次被提出,是一种由踝关节周围骨性或软组织之间的机械作用力如撞击、挤压、反复摩擦等引起踝关节慢性疼痛和运动受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撞击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前踝撞击综合征和后踝撞击综合征,常见于经常过度使用踝关节的运动员,近来研究发现也好发于踝关节反复创伤、习惯性扭伤的一般人群。

距骨后突:教科书和解剖学的有关工具书及骨科学术论文对距骨形态描述为“龟”形,可分为头、颈、体3个部分,体部的后端突向后下的部分称为距骨后突。距骨后突根据踇长屈肌肌腱沟分为内侧结节和外侧结节两部分。有部分研究者提出,距骨如果按“龟”形描述的话,应分为头、颈、体、尾4个部分,距骨后突应命名为距骨尾。还有研究者认为距骨尾客观存在,但不是整个距骨后突,而是距骨后突外侧结节。

背景:以往研究仅见X射线片或CT对距骨解剖变异的影像描述,而MRI对其尚无统一具体描述。

目的:描述距骨解剖变异在MRI上的特征表现,以及变异可能导致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RI影像特征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3年拍摄的踝关节MRI影像资料。由于目标之一是阐述与距骨解剖变异相关的骨髓水肿或结构变化,因此排除了距骨肿瘤和距骨炎性病变患者。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患者500例,变异发生率为4.8%,共计24例,分别是距骨嘴(2例)、跟距骨桥(6例)、距骨骨岛(1例)、距后三角籽骨(15例);②距骨嘴、跟距骨桥和距后三角籽骨这3种变异和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有一定相关性;③距骨后突长度存在个体差异,按其长度将距骨后突分为长尾型、中尾型、短尾型和无尾型;④后踝关节不适发病率在距后三角籽骨组最高,在无尾型距骨后突组最低,且距后三角籽骨组和长尾型距骨后突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https://orcid.org/0000-0001-6549-4644 (赵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关键词: 距骨, 解剖变异, 磁共振成像, 骨髓水肿, 信号强度,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距骨后突

引用本文:易美芝, 罗光华, 肖雅雯, 胡 蓉, 陈小龙, 赵 衡. 距骨解剖变异的MRI表现[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24): 3888-3893.

阅读更多请登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官网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距骨的解剖结构(距骨解剖变异的MRI表现)》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