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天,尤其是 9-12 月,娃就容易被轮状病毒盯上,肠道像 “被水泡坏的海绵”,吸收不了水分,光拉水样便,还可能又吐又烧。它最爱找 6 个月到 2 岁的娃,大人也会中招但症状轻。虽然拉起来吓人,但只要别乱用药、做好补水,多数娃 3-7 天就能好,家长别慌!
一、秋季腹泻的概述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刚入秋,娃早上还好好的,中午突然开始拉肚子,拉的全是 “蛋花汤样” 的稀水,一天拉十几次,还伴着呕吐、发烧,吃啥吐啥,喝口水都吐?赶紧带娃去医院,医生一看就说 “秋季腹泻”,开了补液盐让回家护理。
很多家长以为 “秋季腹泻就是普通拉肚子”,其实不一样:普通拉肚子可能是吃坏东西,拉几天就好;秋季腹泻多是轮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娃容易拉脱水,还可能传染给家里其他小孩。今天就用大白话唠透秋季腹泻,教家长们认症状、会护理、懂预防,家有小宝宝的一定要看完!
二、秋季腹泻的定义简单说,秋季腹泻是指 “秋冬季节(主要 9-12 月)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就像 “病毒钻进娃的肠道里‘搞破坏’”—— 轮状病毒黏在肠道黏膜上,让肠道没法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导致大量水样便,还会引发呕吐、发烧。
它的核心特点是 “季节性强、传染性强、娃易中招”:
1. 季节性强:集中在秋季,天气转凉后病毒更活跃,其他季节也有但少;
2. 传染性强:通过 “粪 - 口传播”,娃拉完肚子没洗手就摸玩具、吃零食,病毒就会传到嘴里,还会通过呕吐物、飞沫传播;
3. 好发人群:6 个月到 2 岁的宝宝最容易得,因为这个阶段的娃肠道功能没发育好,抵抗力弱,还没形成对轮状病毒的免疫力。
打个比方:秋季腹泻就像 “肠道里来了‘小强盗’”,把肠道吸收水分的 “小开关” 弄坏了,水分留不住,就变成水样便拉出来,还会让娃又吐又烧。
三、临床表现或症状秋季腹泻症状来得急,主要集中在 “拉肚子、呕吐、发烧”,娃越小症状可能越重:
(一)典型症状:“先吐后拉,水样便为主”1. 呕吐:多在拉肚子前 1-2 天出现,娃吃啥吐啥,连奶、水都吐,一般持续 1-2 天会缓解;
2. 腹泻:核心症状!一开始是稀便,很快变成 “蛋花汤样” 或 “清水样” 便,没有脓血,每天拉 5-10 次,严重时超 20 次,一般持续 3-7 天;
3. 发烧: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37.5-38.5℃),少数娃会烧到 39℃以上,发烧一般持续 1-3 天。
(二)危险信号:脱水症状要警惕娃拉肚子、呕吐容易脱水,这是最危险的!出现这些症状要赶紧处理:
1. 轻度脱水:口干、尿少(比平时少一半,比如平时 4 小时换一次尿不湿,现在 8 小时都没湿)、哭的时候眼泪少;
2. 重度脱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捏起皮肤半天弹不回去)、精神萎靡(娃没力气,不爱动、不爱哭)、手脚冰凉,必须立即送医院。
(三)成人症状:轻很多,易被忽视大人感染轮状病毒也会得秋季腹泻,但症状轻,多是轻微拉肚子(每天 3-5 次稀便)、腹胀,一般 1-3 天就好,容易被误认 “吃坏肚子”,但会传染给娃,所以大人照顾娃时要格外注意卫生。
四、发生的原因秋季腹泻主要是轮状病毒搞的鬼,传播途径和娃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一)主要原因: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 “罪魁祸首”,占秋季腹泻的 80% 以上。这种病毒特别 “顽强”,在手上、玩具上能存活几小时,在马桶、地面上能存活几天,普通洗手很难彻底洗掉,很容易被娃吃进嘴里。
(二)传播途径:“粪 - 口传播” 最常见1. 直接传播:娃拉完肚子,家长没及时洗手就给娃换尿不湿、喂饭,病毒通过手传到娃嘴里;
2. 间接传播:娃摸了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门把手,再把手放进嘴里,就会感染;
3. 飞沫传播:娃呕吐时,病毒会随着飞沫扩散,被其他人吸入或落到物品上,再间接传播。
(三)诱发因素:这些情况让娃更易中招1. 娃的自身因素:6 个月到 2 岁的娃肠道功能弱,免疫力低,还没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容易被病毒侵袭;
2. 环境因素:秋天天气转凉,娃容易着凉,肠道蠕动加快,抵抗力下降,病毒更容易 “趁虚而入”;
3. 喂养因素:给娃吃了生冷食物(比如刚从冰箱拿的水果)、不洁食物,或突然换奶粉,都会刺激肠道,增加感染风险。
五、诊断依据秋季腹泻的诊断主要靠 “季节 + 症状 + 检查”,医生一般不用复杂检查就能判断:
(一)核心依据:“季节 + 典型症状”1. 发病在秋季(9-12 月),娃年龄在 6 个月到 2 岁;
2. 有典型症状:先吐后拉,拉 “蛋花汤样” 水样便,伴低热,没有脓血便。
(二)辅助依据:“粪便检查” 确认病毒1. 粪便常规检查:显微镜下看没有白细胞或少量白细胞,排除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会有大量白细胞、脓血便);
2. 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取少量粪便,用试纸或试剂盒检测,阳性就能确诊是轮状病毒感染,简单快捷,10-20 分钟出结果。
六、检查指标、检验项目(一)必查项目:快速排除细菌感染,确认病毒1. 粪便常规检查:
1.1 目的:区分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1.2 指标:正常粪便或少量白细胞,无红细胞、脓细胞,提示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会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
2. 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2.1 目的:明确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
2.2 方法:取新鲜粪便(排便后 1 小时内送检),用胶体金法检测,阳性即可确诊,准确率达 90% 以上。
(二)可选项目:评估脱水和病情1. 血常规检查:
1.1 目的:评估是否有感染、贫血;
1.2 指标: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排除细菌感染(细菌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明显升高)。
2. 血生化检查:
2.1 目的:判断是否有脱水、电解质紊乱(比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
2.2 指标:脱水娃血钠、血钾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需要根据结果调整补液方案。
七、鉴别诊断秋季腹泻要和其他 “娃拉肚子” 的情况区分,别乱用药:
(一)秋季腹泻 vs 细菌性肠炎特点
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
细菌性肠炎(细菌感染)
粪便特点
蛋花汤样、清水样便,无脓血
黏液脓血便,有臭味
症状
先吐后拉,低热为主
发烧高(38.5℃以上),腹痛明显
检查
轮状病毒阳性,粪便白细胞少
粪便白细胞多,细菌培养阳性
治疗
补液、对症,不用抗生素
需用抗生素杀菌
(二)秋季腹泻 vs 普通消化不良特点
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
普通消化不良
诱因
轮状病毒感染,有传染性
喂养不当(吃多、吃凉),无传染性
粪便特点
蛋花汤样水样便,量大
稀便,有未消化食物(比如奶瓣),量少
症状
呕吐、发烧,症状急
无呕吐、发烧,症状轻
恢复
持续 3-7 天
调整喂养后 1-2 天好转
八、治疗方法秋季腹泻没有特效药,治疗核心是 “防脱水、对症护理”,别乱给娃用抗生素、止泻药:
(一)保守治疗 / 一般治疗:最关键,所有娃都要做1. 补液防脱水(重中之重):
1.1 轻度脱水:喝口服补液盐(ORSⅢ),按说明书冲调,娃每拉一次就喂 50-100ml,少量多次喂,别一次喂太多以免呕吐;
1.2 重度脱水:娃精神差、尿少、眼窝凹陷,赶紧送医院静脉补液(输生理盐水、葡萄糖),别在家硬扛。
2. 饮食调整:别禁食,按需喂养:
2.1 母乳喂养的娃:继续喂奶,别停奶,喂奶次数可以多一些,每次少喂点;
2.2 配方奶喂养的娃:别换奶粉,按平时量喂,若娃拉得厉害,可暂时换成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减轻肠道负担;
2.3 辅食喂养的娃:吃清淡、易消化的辅食,比如稀粥、烂面条、蒸苹果泥,别吃油腻、生冷、甜的食物(比如蛋糕、冰水果)。
3. 护理:做好卫生,防传染:
3.1 娃拉完肚子、吐完后,家长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20 秒以上,再给娃换尿不湿、喂饭;
3.2 娃的玩具、餐具、尿不湿要及时消毒,玩具用含氯消毒液擦拭,餐具煮沸消毒 15 分钟;
3.3 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 30 分钟,减少病毒传播。
(二)药物治疗及常用处方:对症用,别乱喂1. 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1.1 比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每次 1g,每天 2-3 次,用温水冲服,水温别超 40℃)、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减轻腹泻症状,缩短病程。
2. 蒙脱石散:保护肠道黏膜:
2.1 娃拉水样便多的时候用,每次 1/3 袋(1 岁以下)、1/2 袋(1-2 岁),每天 3 次,用温水冲调,空腹喂,能在肠道黏膜形成保护层,减少水分流失,拉得少了就停,别长期用。
3. 退烧药:发烧超 38.5℃用:
3.1 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按娃体重算,每次 10-15mg/kg)、布洛芬混悬液,避免用阿司匹林(会伤娃肝脏),发烧不高时用物理降温(贴退热贴、温水擦额头)。
4. 注意:别用这些药:
4.1 抗生素:秋季腹泻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没用,还会杀死肠道有益菌,加重腹泻;
4.2 止泻药(比如洛哌丁胺):会让病毒和毒素在肠道里蓄积,加重病情,娃绝对不能用。
(三)手术治疗:秋季腹泻不用手术别听谣言说 “娃拉肚子要手术”,秋季腹泻是病毒感染,肠道没有器质性病变,不用手术,只要做好补液和护理,娃就能慢慢恢复。只有极少数娃并发肠套叠(娃哭闹不止、果酱样便)时才需要手术,但这不是秋季腹泻直接导致的。
(四)中医疗法:辅助缓解,不能替代补液1. 中药调理:
1.1 脾虚型(娃拉肚子时间长、精神差、不爱吃):在中医指导下用 “参苓白术散”,健脾止泻;
1.2 湿热型(娃拉水样便、发烧、口干):用 “葛根芩连汤”,清热利湿,要在正规中医指导下用,别自己抓药。
2. 推拿护理:
2.1 家长用手掌顺时针按摩娃的肚子(绕肚脐画圈),每次 5-10 分钟,每天 2-3 次,能缓解腹胀、腹泻;
2.2 按揉娃的 “足三里穴”(膝盖下 3 寸),每次 1-2 分钟,每天 2 次,帮助调理脾胃。
九、注意事项1. 别 “禁食”,娃要吃饭才有体力恢复:很多家长觉得 “娃拉肚子就别喂了,让肠道休息”,其实不对,禁食会让娃更虚弱,还会加重脱水,只要娃愿意吃,就按需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 别 “过度喂养”,循序渐进:娃腹泻缓解后,别一下子喂太多、太油腻的食物,比如突然喂肉、鸡蛋,会刺激肠道,导致腹泻复发,要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
3. 观察娃的精神状态,脱水要及时处理:家长要重点看娃的精神、尿量、哭时有没有眼泪,只要精神好、尿量正常,就不用太担心;一旦出现精神差、尿少、眼窝凹陷,赶紧送医院,别耽误;
4. 别 “滥用偏方”,耽误病情:比如给娃喝 “大蒜水”“苹果煮水”,这些没科学依据,还可能刺激娃的肠道,加重呕吐、腹泻,有问题找医生,别信偏方。
十、预防保健措施秋季腹泻 “防大于治”,做好这 5 点,娃能少遭罪:
1.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最有效:
1.1 建议娃 6-12 周龄时开始接种,全程接种 2-3 剂(不同疫苗剂次不同),保护率达 80% 以上,能有效减少重症腹泻的发生;
1.2 疫苗是口服的,很方便,别错过接种时间,一旦过了年龄就没法接种了。
2. 勤洗手,讲卫生:
2.1 家长和娃都要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换尿不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20 秒以上,别用 “清水冲一下” 就完事;
2.2 娃的小手容易脏,要随时擦,别让娃啃手指、摸完玩具就吃东西。
3. 消毒玩具、餐具,防病毒残留:
3.1 娃的玩具、餐具每天消毒,塑料玩具用含氯消毒液(比如 84 消毒液,按说明书稀释)擦拭,餐具、奶瓶煮沸消毒 15 分钟;
3.2 家里的门把手、马桶、水龙头这些高频接触的地方,每天用消毒液擦一次,减少病毒残留。
4. 少去人多的地方,避免交叉感染:
4.1 秋季腹泻高发期,别带娃去游乐场、超市等人员密集的地方,那里病毒多,容易被传染;
4.2 若家里有其他小孩或大人拉肚子,要和娃隔离,别共用玩具、餐具,避免交叉感染。
5. 注意保暖,别让娃着凉:
5.1 秋天天气转凉,要给娃穿肚兜或护肚裤,保护腹部,别让娃光着肚子睡觉,避免着凉刺激肠道;
5.2 给娃换尿不湿、衣服时动作快一点,别让娃长时间暴露在凉空气中。
十一、专家提醒秋季腹泻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做好预防、学会护理,娃就能少遭罪。很多家长一看娃拉得厉害就慌,乱给娃用抗生素、止泻药,反而加重病情。
记住:秋季腹泻的核心是 “防脱水”,口服补液盐是 “救命药”,比任何止泻药都管用。
如果娃出现精神差、脱水症状,别犹豫,赶紧送医院;若娃精神好、能吃能喝、尿量正常,在家做好护理就行。觉得这篇有用,就转发给家有小宝宝的朋友,让更多家长知道 “秋季腹泻不可怕,科学护理就能好”,帮娃平稳度过秋天!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宝宝腹泻引起的发烧怎么办(秋季腹泻娃拉水样便又吐又烧别慌这样护理3天能好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