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脚好不如脑袋清”,可现实常常不是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而是“脑袋里堵了车”。颈动脉狭窄,听着像个遥远的专业名词,其实它常悄悄在我们身边种下隐患,特别是那几种表面看似“小毛病”的信号,一不留神就可能是大脑的求救信号。
有些人会突然觉得耳边嗡嗡响,以为是熬夜太多;有人走路老觉得晕,归咎于天气太热;还有人常常一边脸发麻、手脚发沉,却对这些异常习以为常。可这些,可能恰恰是颈动脉斑块在打前哨战,不响警钟还真难察觉。
颈动脉,是连接心脏和大脑的“黄金通道”,一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流就像被堵了的水管,供不上氧气,大脑自然就“闹情绪”。我们总以为脑供血不足只是头晕,其实身体早已用各种方式亮红灯。

头晕目眩是最常见的信号之一,但它不只是疲劳的结果。如果你在站起身或走路时经常感到天旋地转,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脑部供血出了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千万别只靠“喝水休息”来敷衍过去。
再来说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信号:一侧肢体发麻。有时候只是手指发木、腿脚无力,持续个三五分钟就缓过来了,很多人不当回事。但这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是更严重问题的“演练版”。

语言不清也是一个危险信号。突然说话含糊、吐字不清,自己意识却很清楚,这种情况哪怕只持续一两分钟,也不容忽视。它可能是大脑某一区域短暂缺血,轻则是警告,重则可能就是大事临头。
还有一种信号隐藏得更巧妙,就是视力模糊或短暂失明。如果你发现某只眼睛突然看不清,几分钟后又恢复了,千万别自以为是“眼睛太累”,这可能是颈动脉斑块影响到眼动脉供血。
和这些症状一样重要的,还有耳鸣。尤其是单侧耳鸣,像蚊子在耳边嗡嗡叫,时间一长,可能是耳背,也可能是血流不畅。耳朵和脑子之间的联系比我们想象得紧密,别忽视这个“小信号”。

这些信号背后,常常藏着一个词:血流动力学改变。简单说,就是血液流动的速度、压力出了问题。斑块多了、血管窄了,血自然流不过来,大脑就像断电的机器,时不时“死机”。
那颈动脉的斑块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呢?说白了,离不开三个字:生活习惯。高脂饮食、久坐不动、情绪波动大、抽烟喝酒,都是斑块的“肥料”。血管不像水管,一锈就是一整段。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油腻就没事了。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这“三高”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不控制它们,斑块就像春天的野草,一茬又一茬,越长越密。

身体是会“记账”的,年轻时透支,年纪大了就要还。如果你发现自己走路越来越慢,经常忘事、情绪易怒,别急着说是“老了”,搞不好是脑供血不足在慢慢改变你的状态。
很多人问,能不能靠食疗来预防?答案是,一定程度上可以。比如增加富含多酚类抗氧化物的食物,比如绿茶、蓝莓、橄榄油等,有助于减缓血管老化,但想靠它们“溶掉”斑块是不现实的。
也有人会提起中药,说某些药能“活血化瘀”。这里必须说,像丹参、三七等成分确实在调节血管功能方面有其研究基础,但并非人人适用,不能随意使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个中成药中常见的成分——地奥心血康(黄酮类成分),它主要用于冠心病的防治,有研究指出它对改善血液流变性有一定的帮助。但它不是万能的,更不是预防颈动脉斑块的“特效药”。
斑块不是一天长出来的,防也不是一天能防住。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保持体重,才是最靠谱的“血管保养术”。别等到症状明显了才开始重视,那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日常生活中,坚持适度运动是保护血管的黄金法则。快走、太极、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别小看每次30分钟的锻炼,它在默默地帮你的血管“通筋活血”。

戒烟限酒也必须提上日程。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直接刺激血管壁,促发炎症反应,加速斑块形成;酒精虽有“舒血管”之说,但过量饮酒反而适得其反,别给自己找借口。
除了身体,心态也很关键。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下的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增加血管负担。学会放松,哪怕每天静坐冥想10分钟,也能帮助血管“喘口气”。
很多老年人有个误区,觉得“动一动就累”,于是整天坐着,其实越不动,血液循环越差。要久坐是血管的隐形杀手,每坐一小时就起来活动几分钟,是对血管最基本的尊重。

我们对身体的忽视,常常不是不在乎,而是习惯了“能撑就撑”。但大脑对缺血的耐受力极低,一旦发生严重缺血,后果不是靠补觉能补回来的。每一次“轻微不适”,都可能是风险的累积。
很多人关心体检能不能看出问题?答案是肯定的。经颈动脉超声是目前筛查斑块的重要手段,安全、无创、操作简单,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定期检查,别等到问题变大才后悔没早点查。

说到底,我们不是怕病,而是怕忽略掉它悄悄来的时候。哪怕只是短暂的头晕、耳鸣、视线模糊,也别一笑了之。身体的“预警机制”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就看你愿不愿意听。
古人说:“上医治未病。”现代健康管理的精髓也是如此。不是等到有病才想办法,而是要在风险萌芽阶段就及时识别,改掉坏习惯,养成好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治本”。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王希伟,张志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2,30(5):435-440.
刘建华,赵丽.地奥心血康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25(3):489-492.
张敏,李雪.中老年人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2020,40(8):72-74.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颈动脉狭窄的症状(颈动脉狭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