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暖暖的家庭聚会上,62岁的赵阿姨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大家都夸她最近“神气十足,脸色红润”,说她一定很健康。可就在宴席间,赵阿姨偷偷拉住了正在值班的女儿,低声诉苦:“这脸虽然红得发亮,可总觉得发热、心慌,最近还总觉得容易累……你说,会有什么问题吗?”
女儿立刻敏锐地觉察到,这种过分的“红润”也许并不是真正的健康标志。其实很多人和赵阿姨一样,把某些“福相”错当作好兆头,却忽视了身体隐藏的警报信号。你可知道,面部的4种变化,或许正是严重疾病甚至肿瘤发出的预警?
许多人在习惯性的审美中将“脸色红润、肤色黄亮”等视为好运和健康的象征。但权威医生却多次叹息,一些异常面相恰恰是慢性疾病甚至癌症的“开场白”。一项发表于《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的调查显示,在320例被确诊为重大疾病的患者中,有近62%在发病前3-6个月内出现过不同类型的面部异常现象,却因“没当回事”而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那到底哪些面相变化最值得警惕呢?医生提醒,以下4种异常,尤其是第3种,更容易被忽视,别等健康亮起红灯才后悔!
脸部发黄或皮肤泛黄
当你发现自己面部、特别是眼白及额头明显泛黄,就要提高警惕。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其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皮肤的色泽。肝功能受损或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时,就可能出现黄疸症状。肝炎、肝硬化、胆道堵塞甚至部分胆管癌患者,常常以“皮肤黄染”为最早信号。据《中华肝脏病杂志》数据显示,约70%的中晚期肝病患者在确诊前出现过皮肤或面部泛黄现象。如果排除了饮食中胡萝卜、南瓜等高胡萝卜素食物摄入的原因,建议及时就医排查肝胆系统问题。
唇部发紫或发黑
健康人的唇色应为粉红。如果发现自己唇色慢慢发紫、发暗甚至发黑,一定要注意!唇部颜色直接反映了血氧饱和度和循环系统状态。心脏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度贫血等,都可能因供氧不足而导致“紫绀”。著名三甲医院的数据统计,在被诊断为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中,有高达65%的人在发病前出现过唇色异常,伴头晕、乏力、呼吸不畅。别以为是“气血差”那么简单,这种现象绝对不容忽视!
眼周发黄、出现黄色小疙瘩
眼睑部位莫名出现黄黄的小颗粒,尤其两眼靠近鼻梁处,往往并非“青春痘”那么简单。医学上称为“黄瘤”或“黄斑”,是血脂、胆固醇代谢异常的信号。有实验数据显示,中老年高胆固醇患者中69%伴有黄瘤或眼睑黄色沉积。更重要的是,这种表皮变化往往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甚至某些肿瘤的伴随指标。长期放任,心脑血管病和部分肿瘤发病率都会大幅提升。尤其是突然密集增多的黄色小疙瘩,更要尽快监测血脂及相关肝胆功能。
面部色素斑点、痣变异常
普通的雀斑、晒斑并无大碍,但突然出现的、不规则黑斑,或者原有的痣短期内颜色加深、边缘变模糊甚至迅速长大,极可能是皮肤癌或其它肿瘤的征兆。据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约有26%的新诊断患者是因面部异常斑点主动就医。尤其是出现颜色不均、分布无规律且伴有渗出、瘙痒的黑色素斑点,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很多中老年朋友会发现,上述异常并不单独存在,而是常与全身状况互为呼应。例如:
脸色异常+乏力、易疲劳 肝脏代谢紊乱时,人体解毒、供能能力明显下降,表现为脸色晦暗、乏力、容易嗜睡。如果伴随着食欲减退、尿色加深、更要重点关注。
唇色发黑+头晕、心慌 这类提示潜在心脏或呼吸疾病,一旦出现呼吸急促,甚至夜间憋醒,极有可能心功能在下降。此时,拖延就是最大的风险!
眼周黄色沉积+脂肪肝、体重飙升 长期高脂饮食和脂代谢紊乱,不仅增加血管硬化风险,也可能间接诱发乳腺癌、胰腺癌等高发肿瘤。
不规则黑斑/新发痣+伴全身淋巴结肿大 往往意味着恶性变可能,皮肤癌、淋巴瘤等高危疾病的早期警示不可小觑。
如何面对和防范面相健康警报?医生的建议来了权威专家建议:定期主动体检、关注自身体表变化,是对健康最负责任的态度。尤其建议做到:
养成自查习惯,发现异常尽早就医每天洗脸时,不妨正对镜子查看面部有无新色素斑、黄染、异常疙瘩或唇色变化。有疑问立即咨询专业医生或前往医院做针对性筛查。
平衡膳食、远离危险因素多吃新鲜蔬果,少油腻高脂肪食物,严格控制烟酒。防晒霜必不可少,避免紫外线损伤。
控制慢病,及时复查定期体检,特别是肝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等常规项目一项都不能少。慢病患者配合医生规范管理,有效降低高危疾病转化概率。
出现高度危险标志,绝不拖延如面部色泽突然改变、斑点快速增长、唇色剧变时,不要“等等看”,抓紧时间就医——早发现,是预后改善的关键!
你的脸,可能正悄悄地诉说着身体的秘密。别被伪健康的表象迷惑,像专家说的那样,“身体的每个小变化,都是健康的晴雨表”。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首席守护者。如果文章中描述的症状不幸与你自身吻合,或者身边的家人出现类似异常,请务必第一时间前往当地正规的医院,由专业医生全面检查与评估。只有科学管理,才能真正守护长寿与平安。文章内容仅供健康知识参考,具体健康效果因人而异,需根据医生实际诊断与指导执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22年第18卷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3年第31期
《面部皮肤变化与恶性肿瘤相关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文献
春雨医生平台在线健康指南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脸总发红发热是怎么回事?(医生叹息出现4种面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