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人第一天补液的计算方法

烧伤病人第一天补液的计算方法

帅春岚 2025-09-27 都市视野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男性,40岁,体重60kg,烧伤总面积为60%,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是()

1、【答案】:D 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Ⅱ、Ⅲ度)烧伤面积×体重(kg)×5mL+2000mL=6500mL。

烧伤病人第一天补液的计算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答案】:E 分析: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每公斤体重补胶体和电解质液共5ml,另加5%葡萄糖液补充水分2000ml,总量的一半于8小时内输入,所以应为40×60×5+2000=5600ml。掌握“热烧伤的初期处理与补液方法”知识点。

3、第一个24小时内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成人5ml儿童8ml婴儿0ml;晶体液:胶体液中、重度2:1,特重1:1;基础需水量:成人2000ml;儿童60——80ml/kg;婴儿100ml/kg。第二个24小时内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是第一个24小时的1/2,其他都一样。

4、成人烧伤补液公式5ml×体重(kg)×烧伤面积,这是第一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水分另算。其中晶体和胶体比例为2:1。5×50×60=4500,晶体3000,胶体1500。

5、【答案】:C 患者中年女性,大而积烧伤。血压降低,心率加快,考虑出现烧伤后低血容量行休克。其机制为体液大量渗出。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计算公式为:烧伤面积×体重×5+2000。故此病人应补液40×50×5+2000=5000ml。

烧伤病人补液量如何计算

伤后第1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每公斤体重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5ml,另加每日生理需要量2000ml(儿童60~80ml/kg,婴儿100ml/kg)。补液公式为: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5ml(儿童为8ml,婴儿为2ml)+2000ml(儿童60~80ml/kg,婴儿100ml/kg),根据公式计算出输液总量。

烧伤补液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烧伤面积和体重。以下是具体的计算方法:成人伤后第1个24小时补液量:胶体和晶体补液量:烧伤面积乘以体重再乘以5。这部分补液量用于补充因烧伤而丢失的体液。水分补液量:固定增加2500毫升水分。这部分水分用于满足患者的基础生理需求以及因烧伤而增加的水分丢失。

大人、儿童、新生儿的补液公式不一样。成人补液公式为病人的烧伤面积x体重x5,而2岁以上的儿童系数为8,2岁以下的婴儿系数为0,此为胶体和晶体的补液量。此外,还要补生理需要量,成年人生理需要量一般是2500-3000ml/d,一般是用葡萄糖,儿童的生理需要量为儿童公斤体重x100ml。

【答案】:C 患者中年女性,大而积烧伤。血压降低,心率加快,考虑出现烧伤后低血容量行休克。其机制为体液大量渗出。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计算公式为:烧伤面积×体重×5+2000。故此病人应补液40×50×5+2000=5000ml。

烧伤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公式:烧伤面积(二度及以上)乘5乘体重(kg)加2000ml水,其中晶体和胶体比例是二比一。

烧伤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怎么算

【答案】:E 分析: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每公斤体重补胶体和电解质液共5ml,另加5%葡萄糖液补充水分2000ml,总量的一半于8小时内输入,所以应为40×60×5+2000=5600ml。掌握“热烧伤的初期处理与补液方法”知识点。

烧伤面积补液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补液量 = 体重 × 烧伤面积 × 5ml,另外还需加上每日的生理需要量约2000ml,这两部分之和即为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 电解质溶液与胶体溶液的比例: 对于一般烧伤,电解质溶液与胶体溶液的比例为2:1。 对于深度烧伤,电解质溶液与胶体溶液的比例调整为1:1。

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主要根据患者的烧伤面积和体重来计算:补液量计算:对于成人患者,每1%的烧伤面积每kg体重,需要补充0.75ml的电解质溶液和0.75ml的胶体液。基础水分补充:除了根据烧伤面积和体重计算的补液量外,还需要额外补充大约2000ml的基础水分。

伤后第一个小时仍需补液的量为4400毫升是合理的。以下是具体的补液计算和分析:补液总量计算:烧伤面积60%,体重40kg的患者,按照烧伤补液公式,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为:60×40×5 + 2000 = 5800毫升。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胶体和电解质液量=烧伤面积(Ⅱ、Ⅲ度)×体重(kg)×5ml,另加基础水分2000ml。计算所得总补液量的半数在烧伤第1个8h内补给,第2个和第3个8h各补充其总量的1/4。

水分2000ml,从而计算出总量。而在成人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的前8小时,输入液体总量的一半,后16小时输入液体总量的另外一半。临床上烧伤专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尿量、精神状态、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以及皮肤、黏膜色泽等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随时调整补液量,不应一味遵循补液公式。

体重50kg,面积80%的烧伤患者,第一个24小时应输液体总量为:

国内常用的公式 伤后第1个24h补液量(ml)=Ⅱ、Ⅲ度烧伤面积(%)×体重(kg)×5(胶体液和电解质液)+2000~3000ml(基础水分)。 胶体液和电解质液一般按1:2比例分配;如果Ⅱ度烧伤面积超过70%或Ⅲ度烧伤面积超过50%者,可按1:1的比例补给。

【答案】:D 本题考查对烧伤第一个24小时补液的计算。虽然不知具体烧伤面积,但在补液时,只计算Ⅱ度以上面积,第一个24小时应补的液体量:面积×体重(kg)×5+2000ml40×50×5+2000ml=5000ml第一个8小时补总量的一半,应为2500ml。

补液公式是伤后第1个24小时补液量为:烧伤面积(%)×体重(kg)×0.5=胶体液量(ml)。患者在烧伤早期需要进行补液、抗休克治疗,补液量以补液公式进行计算,成人Ⅱ度烧伤、Ⅲ度烧伤后,在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应补充胶体液0.5ml/kg、电解质液1ml/kg、水分2000ml,从而计算出总量。

【答案】:E 分析: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每公斤体重补胶体和电解质液共5ml,另加5%葡萄糖液补充水分2000ml,总量的一半于8小时内输入,所以应为40×60×5+2000=5600ml。掌握“热烧伤的初期处理与补液方法”知识点。

烧伤补液量的计算方法

1、【答案】:C见下表。国内通用公式: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ml):5ml×Ⅱ度、Ⅲ度烧伤面积(%)×体重(kg)+基础水分量2000~3000ml。该患者为特重度烧伤,补液晶、胶比应为1:1,计算公式为(27+46)×50×5=5475ml,按晶胶比1:1,即应补胶体液2700ml。

2、烧伤面积补液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补液量 = 体重 × 烧伤面积 × 5ml,另外还需加上每日的生理需要量约2000ml,这两部分之和即为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 电解质溶液与胶体溶液的比例: 对于一般烧伤,电解质溶液与胶体溶液的比例为2:1。 对于深度烧伤,电解质溶液与胶体溶液的比例调整为1:1。

3、【答案】:C 补液公式:按照患者的烧伤面积和体重计算,伤后第1个24小时补液量:成人每1%Ⅱ、Ⅲ度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充胶体液0.5ml和电解质液1ml,另加基础水分2000ml。因此,该患者第1个24小时补液量为:50×10×(0.5+1)+2000=2750ml。其中,额外丢失补液量应为750ml。故选C。

4、在第二个24小时内,补液量的计算公式有所调整。具体而言,补液量计算为:体重(公斤)乘以50,然后乘以5的一半,再加上2000毫升。同样地,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保持2:1。这种计算方法是基于烧伤后体液丢失的评估,以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液体量的综合考虑。

烧伤病人补液公式

1、【答案】:B 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烧伤面积%×1.5+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70×40×1.5+2000=6200ml,晶体与胶体液之比为2:1,其中晶体液、胶体液共4200ml,5%~10%葡萄糖液2000ml(水)。

2、烧伤面积的计算通常是通过将烧伤部位覆盖的百分比来衡量的。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医生会使用烧伤面积计算公式或图表,来确定具体的烧伤面积。体重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因为补液量需要根据病人的体重进行调整,以确保足够的液体进入体内。

3、烧伤补液计算公式口诀为“4-2-1法则”,即分别按照伤者体重、伤面积及烧伤程度来计算需要补液的总量。体重计算:以每千克体重需要输注4mL/kg/h作为计算基准,算出伤者需要输注的总体液量。例如:60kg体重的烧伤患者需要输注4x60=240mL/h。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烧伤病人第一天补液的计算方法》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