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206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怎么最近总是没精神、吃啥都不香、还容易拉肚子?”
不少人觉得自己是“脾虚体质”,但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有人喝红枣水、吃山药粥,补了一圈,症状还是反复。
其实,脾虚不是玄学,而是中西医都承认的一种身体“亚健康”状态。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很多脾虚的表现,背后可能隐藏着营养素缺乏。
医生提醒:脾虚不是补药补出来的,而是营养调出来的。尤其下面这5种营养素,缺了任何一个,脾胃都可能跟你“闹脾气”。
一、脾虚,多半是缺了这些“关键营养素”1. 蛋白质——脾胃运化的“燃料”蛋白质是维持身体组织修复和正常代谢的基础。脾主管运化,意思是帮助身体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和能量。
如果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比如有些人偏爱素食、节食减肥,或者本身消化功能不好,身体“燃料”供应就会不足,导致脾功能下降,出现乏力、食欲差、容易腹泻等症状。
医生建议:日常可适当多摄入鸡蛋、豆腐、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每天保证每公斤体重1克左右的蛋白质摄入量。
维生素B1、B2、B6等B族维生素,是身体能量代谢必不可少的“辅酶”。它们就像发动机的点火器,缺了它,身体吃进去的营养就“烧不动”。
研究发现,维生素B1缺乏的人容易出现食欲下降、乏力、消化不良等脾虚表现。而维生素B12缺乏则可能引起贫血、舌痛、口腔溃疡,进一步拖累消化系统。
医生提醒:长期感到无力、食欲不振的人,可以通过血液检查确认维生素B族水平。日常饮食中可多吃全谷类、动物肝脏、坚果、绿叶蔬菜等。
中医讲“脾统血”,现代医学则认为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元素,缺铁会直接影响造血功能。
不少脾虚的人其实是隐性缺铁,表现为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甚至影响食欲和肠道吸收功能。
数据显示,我国女性中18-49岁人群缺铁率高达25%以上,尤其是经期女性更要警惕。
建议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水平。饮食上可多吃红肉、动物血、菠菜、黑木耳等含铁食物,同时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
锌对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至关重要。缺锌会导致胃肠道上皮细胞修复能力下降,表现为腹泻、食欲下降、口腔溃疡等问题。
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是锌缺乏的高发人群。一项发表于《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的研究指出,缺锌儿童更容易出现反复腹泻和消化问题。
推荐适量补充牡蛎、瘦肉、鸡蛋、芝麻等富含锌的食物。对于反复腹泻、口腔溃疡者,医生可能会建议短期口服锌制剂。
5. 膳食纤维——帮助脾胃“卸载”的清道夫现代人膳食结构精细化、蔬果摄入不足,导致膳食纤维普遍摄入偏低。
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蠕动,可减少宿便堆积、改善便秘,同时还能促进益生菌繁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很多“脾虚便溏”的人,其实是因为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建议每天摄入25克以上的膳食纤维,多吃全谷物、豆类、绿叶蔬菜、苹果、香蕉等。
二、脾胃虚弱,很多人“吃错”了很多人自认为“脾虚”,就开始喝各种补汤、吃各种保健品,却忽略了真正的问题出在日常饮食结构。
一个常见误区:越虚越补,结果越补越虚。
比如,天天喝红枣枸杞汤,糖分摄入过多,反而加重脾胃负担;动不动就煲牛骨汤、猪蹄汤,脂肪太多,消化不了反而恶心腹胀。
医生强调,脾虚的关键在于调,不在于猛补。真正有效的改善方式,是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入手,慢慢帮脾胃“减负”。
1. 三餐定时,最重要的“脾胃修复法”
按时吃饭,是调理脾胃最简单也最关键的一点。暴饮暴食、吃饭不规律,都会打乱胃肠的生物钟,让脾胃长期处于“加班”状态。
建议每天固定时间进餐,晚饭不超过7点,避免宵夜。
2. 少吃生冷寒凉,脾胃最怕“冷刺激”
脾属土,喜温不喜寒。生冷食物会直接刺激胃肠道,降低消化酶活性,让脾胃功能变得迟钝。
尤其是冰镇饮料、凉拌菜、生水果,建议在秋冬季节尽量减少摄入。
3. 多吃“健脾食物”,不如调整营养结构
山药、扁豆、莲子、南瓜等确实有一定的健脾效果,但它们只是辅助。
真正的关键,是保证蛋白、铁、锌、维生素B族、膳食纤维这几个核心营养素的摄入。
一碗杂粮粥、一个鸡蛋、一碟炒青菜,远比一碗保健汤更靠谱。
四、医生提醒:这类人群更要警惕“脾虚营养缺乏”老年人:吸收能力下降,易缺营养;
节食减肥者:热量不足,营养失衡;
慢性肠胃病患者:长期腹泻、消化不良,营养流失严重;
孕产妇和儿童:营养需求高,更容易缺关键元素。
这类人群应定期体检,关注血常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素。
脾虚,不是“虚”出来的,是“缺”出来的。
与其盲目补,不如科学调。一日三餐吃对了,脾胃自然“服气”。医生的建议很简单:吃得全一点、热一点、规律一点,你的脾胃就会轻松很多。
参考文献:[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国功能性胃肠病诊疗指南》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脾虚怎么引起的(脾虚是因为缺乏5种营养素医生忠告平时可多补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