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不中用了,腿也不行了”是否也是你常听父母长辈念叨的话?
要注意,这可不是一句普通的抱怨。
因为腿不舒服,他们出行会越来越不方便,慢慢变得不爱出门,开始了「孤单」的老年生活。
因为腿不舒服,他们会尝试敲打、药酒、针灸,甚至各种野方子,来缓解反复到来的腿部酸胀、疼痛和肿胀。
但不适并不会就这样停止,反而随着年纪的增加而越发严重、发作越发频繁,直至老人因为难以忍受的疼痛被限制在家里,甚至被限制在床上。
其实,疼得走不了路、睡不着觉并不是老年生活的必需品,很可能是一种常见疾病:静脉曲张。
而静脉曲张这个疾病,是可以被管理和控制,让老人过得舒服一些的。
对抗静脉曲张
其实是对抗淤血和炎症
静脉曲张又叫做「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年龄与它有着明确的关联。
如果把人体比做是一个水管网络,在这么多年的持续使用后,相应的阀门就是会不断老化和失效。
而静脉经过多年血液淤积的反复刺激,失去了本应高效的循环,精巧的瓣膜结构也被破坏,变成了血液倒流、静脉扩张和炎症反应。
如此以来,难忍的疼痛和肿胀自然难免,更会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
而对于静脉曲张来讲,这种瓣膜损伤是个不可逆的过程。
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敲打这个水管,梦想着它能奇迹般变好,而是给予它必要的维护,让它尽可能平顺、正常地运行下去,延长使用周期。
其中最首要该被解决的,是它带来的疼痛感和并发症风险。
控制体重,减少静脉压力
人在站立或行走时,下肢静脉承受的压力是本身体重的倍数。
如果体重过大,那么超重的部分就会成倍地、给本就脆弱的静脉壁带来巨大的负担,从而加剧血液淤积和炎症。
此外,人体的脂肪也会分泌一些炎症介质,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例如超重者的静脉曲张复发率更高。
控制住体重,还能缓解肿胀,不是一举两得吗?
保暖加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年轻人一定听过父母这样的念叨:
「要把秋裤和袜子穿好,不然老了你就知道了。」
其实,这确实是不少老人的切身体会。
下肢是体温较低的部分,寒冷虽然不会直接导致静脉曲张,但会加剧疼痛和痉挛。
由于腿部距离心脏较远,日常情况下,腿部温度易下降,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炎症代谢。
腿疼的老年人在秋冬雨雪季节,一定要做好下肢的保暖,毛毯、暖宝宝、保暖裤……都可以给父母买起来。
另外,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小腿肌肉泵功能,帮助血液回流,减少静脉压力。
但锻炼要挑对,不要选择一些加重腿部负担的锻炼方式,如长时间站立或负重运动。
相比之下,步行、游泳、或者抬腿运动(如踝泵练习),是更好的选择。
压力治疗及辅助装置,改善血液回流
有部分老人的腿,会因为静脉曲张出现明显静脉凸起或皮肤变色。
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可以佩戴医用弹力袜(梯度压力型),这能有效改善血液回流,缓解肿胀和疼痛。
还有的老年人因为腿部肿胀,容易摔倒或发展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时间一久,感染、栓塞等并发症接踵而来。
由此,静脉曲张是导致下肢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
疼痛真的很折磨人,很多老人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可能会尝试各种方法,偏方药酒保健品……花钱事小,伤身可就划不来了。
静脉曲张是家中老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但它无法根治且不可逆,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才是关键。
如果到了溃疡反复或血栓高危时,那就该考虑更为彻底的治疗办法了——「手术治疗」。
静脉曲张微创手术
回到水管的比喻中,假如阀门已经彻底失效,或者淤血已经让日常生活变成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那么,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修复或移除问题静脉。
毕竟,单纯依靠维护,一个严重损伤的静脉段也不可能有健康的功能。
同样的,对于老人反复的、与日俱增的疼痛来说,通过微创手术,会显著改善血流和症状。
很多饱受静脉曲张折磨多年的老人,在接受微创手术后的第一个反应是——「来晚了」。
怎么我的腿肿胀消了?
怎么走路轻松了?
对符合手术指征的静脉曲张患者,在全身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微创手术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方法”
做微创手术前,需要先接受医生的评估,明确手术能不能做、有没有必要做、收益有多大。
静脉问题带来的病痛有很多种治疗方法,但忍着绝不是其中的一种。
希望每一位父母和老人,都能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腿酸胀疼是什么原因(爸妈常喊腿不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