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热怎么办(长期低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长期低热怎么办(长期低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暨谷之 2025-09-26 全球视野 2 次浏览 0个评论

发热口温在37.5~38.2℃者称为低热,如发热时间持续在一个月以上,称为长期低热。长期低热的病因以感染为常见,如结核病、风湿热,胆道感染,尿路感染,局部病灶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活动期肝炎、血吸虫病等,此外,严重贫血、恶性肿瘤、慢性白血病、胶原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等均可出现长期低热。

医学上还有一种叫“功能性低热”(包括神经功能性低热、夏季低热、感染后低热)。

在某种情况下,往往对低热一时不能查明病因,必要时还需要予以治疗试验。

中医认为,低热是由外感、内伤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由于感受的外邪的不同,因此有邪入少阳、湿热伤表等不同证候。内伤发热,由于五志动火,房劳伤肾,劳倦伤脾,以致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因此有阴虚阳扰、血虚气越、气虚阳浮等不同证候。此外,瘀血内停,阻碍气血之正常运行,使体内阴阳失调,也能导致发热。

长期低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辨证施治:

1.邪入少阳:低热,口苦。心烦,呕吐,食纳减少。适宜和解少阳,祛邪扶正。

处方:柴胡15克,党参30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30克,陈皮10克。水煎服。

2.湿热伤表:低热,胸闷腹胀,倦怠懒言,嗜睡,四肢疼痛。治宜清热化湿。

处方:茵陈30克,藿香12克,白豆蔻10克,连翘10克,滑石20克,佩兰10克,射干10克,黄芩10克,石菖蒲10克,水煎服。

长期低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3.阴虚阳扰:低热,眩晕颧红,午后潮热,盗汗,心悸。治宜滋阴,清降虚热。

处方:地骨皮15克,糯稻根30克,玄参20克,生地12克,秦艽12克,知母12克,水煎服。

4.血虚气越;低热缠绵,头昏眼花,而色不华,心悸怔忡,月经涩少或闭经,舌质淡,脉沉细。治宜补血益气。

处方:熟地20克,当归12克,白芍10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五味子12克,川芎10克,葛根15克。水煎服。

长期低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5.气虚阳浮:长期低热,少气懒言,四肢无力,食少腹胀。治宜补中益气,甘温除热。

处方:黄芪20克,党参2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10克,生姜10克,大枣2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水煎服。

6.瘀血内停:低热缠绵数月或数年,乏力,口干,口唇青紫,肌肤甲错,面部黧黑,消瘦,舌有瘀点,脉多弦涩。治宜活血化瘀,调和营卫。

处方: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牛膝12克,柴胡15克,马鞭草20克。水煎服。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长期低热怎么办(长期低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