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从对感觉、机理、临床意义*三个方面入手谈谈我个人对浮脉的理解。
浮如木在水中浮
一、核心感觉:什么是浮脉?
古人用一个比喻“浮如木在水中浮”是对浮脉最形象的感觉。可以想象你用手去按一段丢在水里的木头。对浮脉的经典描述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轻搭上手指(轻取):立刻就能感觉到木头在水下的浮力,脉搏跳动非常明显。中等力度按压(中取):脉搏的力量反而减弱。用力按压到筋骨(沉取):几乎感觉不到脉搏的跳动。
如水漂木
二、核心机理:为什么脉会“浮”?
浮脉的核心病机是 :“邪袭肌表,正气抗邪”。可以把人体的卫气(防卫系统)想象成一座城的城墙和守卫士兵。
卫气似城墙
1. 当外邪(如风寒、风热)侵袭体表时,就像敌人开始攻打城墙。
2. 体内的气血(正气)会立刻被调动起来,迅速聚集到体表(城墙)来抵御外敌。
3. 气血大量向外、向上涌向体表,脉气也随之鼓动于外,所以在浅表的位置(皮肤之下)就能感觉到脉搏强劲有力地跳动。
脉诊
这就好比城内大军集结到城墙上御敌,你站在城外,能清晰地听到城墙上的擂鼓声和呐喊声(浮脉)。当你试图“穿透”城墙去听城内的动静(重按),反而声音很小(按之不足)。所以,浮脉主要见于【表证】,是正气与外邪在体表争斗的直接体现。
三、临床意义与分类(主病)
浮脉最主要的意义是提示病位在表。但同样是浮脉,也有虚实之分。
1. 浮而有力 —— 表实证
感觉:脉搏不仅位置表浅,而且跳动强劲、有力,像一颗弹珠滚过你的指尖。说明人体正气充足,正在激烈地与邪气斗争。常见于下面2种情况:
风寒感冒:浮紧脉(脉象紧张,如按琴弦)。常常伴随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等症状。
风热感冒:浮数脉(脉搏跳动频率快,一息超过五至)。伴随发热重、恶寒轻、口干、咽喉肿痛等症状。
感冒
2. 浮而无力 —— 表虚证或虚阳外越
感觉:脉搏位置表浅,但跳动无力,感觉宽大而松软,像按在葱管上。例如体虚之人感受外邪,由于本身气血不足,勉强抗邪于表,力量不够。所以脉浮但无力。
虚阳外越(危重证候):久病、重病的病人,阳气极度虚弱,不能固守在体内,反而浮越脱散于体表。这时出现的浮脉,是元气涣散、病情危重的表现,绝非表证,必须高度重视。这种脉通常是浮大无根(重按完全空虚,摸不到根基)。
虚阳上越
3. 正常人也可出现
瘦人(皮下脂肪薄)、春夏季节(阳气生发),脉象略微偏浮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临床诊病过程中,还是讲究“四诊合参”,不能单凭一个浮脉就下定论,必须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象、问诊等信息一起判断。比如,必须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等表证症状,浮脉的诊断意义才成立。如果一个人久病卧床,突然出现浮大无根的脉,却没有任何感冒症状,那很可能就是危险的“虚阳外越”。
鸿玉中医
2025年8月26日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浮脉的症状(谈谈浮脉的感觉机理以及临床意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