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灵活、应用最频繁的部位,不仅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事务,还隐藏着关于健康和进化的诸多奥秘。从指甲的状态到手指的长短、性状,再到手指与大脑的协同进化,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01
手指与健康的关联
(一)指甲透露的健康信号
健康的指甲应平滑、红润、有光泽,厚度适中,对称且坚韧不脆。指甲上的月牙也能反映身体状况,正常情况下,月牙应占手指甲的1/5左右,10个手指中应有4个以上有月牙且边缘清晰。
图片来源:千库网
但指甲近端半月在正常人差异很大,有或没有、多或少也都可能是正常变异,若伴随甲形、颜色、质地持续异常或系统症状,建议就医评估。月牙弧度适宜、光泽好表明气血旺盛;月牙变小或消失,说明气血衰退、血液循环不好。
此外,甲床苍白可能是贫血,指甲灰白粗糙可能是甲癣或营养不良,指甲变黄可能与吸烟或黄疸有关,指甲呈暗紫色常提示机体缺氧[1]。指甲的变化提示了疾病的可能线索,需要结合系统症状和必要的实验室/影像检查进行确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手指性状预示的疾病
指节畸形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老年性骨关节病和痛风等疾病;手指震颤可能与甲亢、情绪激动、饮酒过量等情况有关;鹰爪手指常见于手的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等疾病;杵状指多见于慢性肺部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匙状指则多见于缺铁性贫血[1]。如手指出现进行性畸形、疼痛或功能受限,建议风湿免疫科/骨科就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手指长短与健康的联系
无名指长于食指的人患关节炎、某些疾病的几率较高;食指长于无名指的人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男性在50岁前发生心脏病的几率更大。同时,手指长短比例还与外貌、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关联[2]。但需要明确关于其与多种复杂性状/疾病(包括骨关节炎、心血管事件、认知/外貌)的关联研究虽然众多但异质性大、效应量小、存在发表偏倚,不能用于个体健康风险判断或诊断,只能提示疾病线索。
02
手指与大脑的协同进化
(一)拇指长度与大脑大小的关系
英国雷丁大学的最新研究通过分析95种灵长类动物(包括古人类化石)发现,在控制体尺寸与系统发育关系后,拇指(第一掌骨等指标)与脑容量、尤其是新皮层体积呈相关性,提示‘灵巧之手’与‘智慧大脑’可能共同演化[3]。
灵长类动物拇指长度、手指长度和大脑大小之间的关系(来源于文献)
(二)拇指与大脑关键区域的关联性
研究还发现,拇指长度仅与新皮层体积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小脑体积之间未发现关联。新皮层中的运动皮层是实现拇指“精准控制”的核心,顶叶皮层承担着“感觉-运动整合”的功能,二者共同支撑起手部的复杂动作。相比之下,小脑的作用更侧重于保障一系列连贯动作的流畅性。
脑区体积与拇指长度的关系(来源于文献)
(三)拇指长度与工具使用的关系
以往认为“会用工具”是手脑发达的标志,但研究表明,将灵长类按是否使用工具分组后,拇指长度与脑容量的相关性斜率差异不显著。这提示工具使用可能并非驱动这一相关性的唯一因素,拇指长、脑子大并不代表就一定会用工具,人类会用复杂工具是在“手脑协同进化”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的技能。
03
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应用
(一)用手指温度预测外周血管内皮功能
用血压计袖带裹住手臂,当袖带膨胀时手指温度下降,5分钟后松开袖带,手指温度恢复速度越快,提示外周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健康,冠脉粥样硬化负担越小。
(二)按压手腕防止晕车
乘长途车时,按压手腕内侧两肌腱之间的内关穴(掌下三指宽处),对恶心/晕动症状可能有帮助,可作为晕动症的辅助治疗措施。
来源: 蝌蚪五线谱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手指关节粗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小手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