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凌晨三点,王先生从睡梦中醒来,发现左耳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世界一片寂静。经过检查,他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在医生的紧急治疗下,他的听力在两周后逐渐恢复。但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么幸运。

(图片转自腾讯医典)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这种疾病来势凶猛,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识别突聋的警示信号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是最主要的症状。轻者可能只感觉耳朵发闷,像塞了棉花;重者可能完全听不见声音。
耳鸣约90%的患者会出现,通常是高音调的蝉鸣声或电流声。
眩晕或头晕约半数患者会出现,严重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耳内闷胀感感觉耳朵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按压耳屏也无法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突聋通常是单耳发病,且可能伴有听觉过敏或声音失真。
紧急应对:抓住黄金救治期
立即就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突聋是耳科急症,发病72小时内是黄金治疗期。越早治疗,听力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前往正确的科室:直接到医院的耳鼻喉科(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如果医院有急诊耳鼻喉科,更是首选。
保持冷静:焦虑情绪会影响治疗效果,保持心态平和很重要。
诊断流程:医生会做什么?
听力检查是必做项目,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等,可以客观评估听力损失程度和性质。
耳内镜检查用于排除外耳道、鼓膜的明显病变。
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用于排除听神经瘤等占位性病变。
血液检查帮助了解全身状况,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是关键
核心治疗通常包括:
糖皮质激素:减轻内耳炎症和水肿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住院治疗:对于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通常建议住院进行综合治疗,包括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
辅助治疗: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建议高压氧治疗、针灸等辅助疗法。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严格休息至关重要:
身体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耳部休息:远离噪音环境,不要使用耳机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遵医嘱用药:特别是激素类药物,不可随意增减或停用。
控制基础疾病: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同时进行管理。
均衡营养: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保持均衡饮食。
预后:听力能恢复吗?
约三分之二的患者通过及时治疗能够获得显著改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
治疗时机:发病后7天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
听力损失程度: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预后较好。
患者年龄:年轻患者恢复的可能性更大。
是否伴有眩晕:伴有严重眩晕者预后相对较差。
治疗效果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第一周最为明显。如果治疗一个月后听力仍无改善,进一步恢复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康复与后续管理
对于恢复不理想的患者:
助听器选配:可根据听力损失情况选配助听器。
听力康复训练:帮助更好地利用残余听力。
定期复查:即使听力恢复,也需要定期复查听力。
预防复发: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诱因。
预防胜于治疗
避免噪音损伤: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60%,时间不超过60分钟)。
管理压力: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及时治疗感冒:病毒感染可能诱发突聋。
控制慢性病:妥善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如果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请不要观望等待,也不要指望“自然恢复”。立即前往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时间就是听力,时间就是生活质量。
记住:对于突发性耳聋,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耳朵闷闷的堵住的感觉怎么治(耳鼻喉科普得了突发性耳聋怎么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