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血压诊断标准(血压偏高)

高血压的血压诊断标准(血压偏高)

蚁诗筠 2025-10-05 都市日报 1 次浏览 0个评论
血压偏高,不一定是高血压,真正的高血压有6个典型表现

傍晚时分,62岁的王阿姨坐在客厅里,拿出家用血压计,熟练地扣上袖带。数字跳动后,屏幕上显示142/88mmHg。她眉头一皱:“今天有点高,是不是得高血压了?”孙女在一旁安慰她:“奶奶,您不要紧张,说不定只是最近太累了。”可王阿姨心里还是不安:一个数字高,真的就是高血压吗?

她想起小区邻居老赵,去年体检“血压偏高”,一头雾水地开始吃降压药,反而出现头晕没劲。王阿姨的疑问,其实是千万中老年人的共同困惑——血压一高,就是高血压吗?

很多人一看到“数字超标”就惊慌失措,忽略了高血压真正的诊断标准和表现。实际上,偶尔血压偏高,并不等于你得了高血压。反过来,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也可能陷入更大的健康风险。关于血压和高血压的区别,这里面的门道,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高血压?单靠血压计的数字就能下结论吗?有6个典型表现,或许才是你最该警惕的“信号”,尤其是其中第4个,很多人常被忽略。今天,我们就把这些真相说透!

血压偏高,不一定是高血压,真正的高血压有6个典型表现

你是不是每次体检看到血压“偶尔高一点”,就开始担心?其实,一次测量血压高,并不等于就是高血压。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发布的健康报告,高血压的真正诊断标准是: - 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 必须是在安静状态下、未用药物、排除情绪与环境因素影响后测量

也就是说,偶尔测量高只是暂时性升高,比如运动后、紧张、熬夜、咖啡、饮酒、情绪波动、甚至刚吃饱饭,血压都有可能临时升高。这种短时间的升高,医学上称为“白大衣高血压”或“情绪性高血压”。长期血压高,才符合高血压定义。

许多研究发现,我国有超27.5%的成年人血压持续处于高值状态,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并非真正患病,这也是为什么盲目服用降压药、误以为自己“得了大病”,反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和心理负担。所以,科学辨别“血压偏高”和“真高血压”,才是健康管理的根本。

真正的高血压,有这6个“信号”!尤其是第4个,别再忽略

高血压被称作“隐形杀手”,并不是完全没有征兆。临床总结,真正的高血压往往有以下6个典型表现,尤其是同时出现多个时,要高度警惕:

血压偏高,不一定是高血压,真正的高血压有6个典型表现

1、早晨头痛、头晕:很多高血压患者一早起床时会感到头部沉重、“嗡嗡作响”,尤其是枕后部发紧发胀。这种症状反映夜间血压波动大,是早期预警信号。

2、耳鸣、听力下降:出现持续性耳鸣,“像有知了在叫”,或者突然听力减退。说明血压升高可能影响内耳微循环,中老年人尤要当心。

3、心悸、心慌、胸闷:经常感觉心跳加速、胸口有压迫感,偶尔还会气短。血压长期偏高会让心脏负担增加,成为心脏损害早期征兆。

4、视力模糊、眼前发黑:突然觉得视线发花、看东西模糊、“冒金星”,或夜间看灯光有晕圈。这是高血压引发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供血障碍的重要信号。很多人都误以为是眼疲劳,最易被忽视!

5、情绪烦躁、容易激怒:长期血压高会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导致易激惹、注意力差,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高血压不是单纯的数字变化,更会影响你的性格和日常状态。

6、夜尿增多、记忆力下降:晚上频繁起夜2-3次,但喝水又不多,也无前列腺问题。长期起来“忘事”、精力差,往往提示肾脏和大脑供血不足。

血压偏高,不一定是高血压,真正的高血压有6个典型表现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症状不是高血压独有,但一旦同时出现多项,尤其是“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夜尿多”,就该高度警惕,建议尽快前往医院确诊和评估。

高血压的可怕之处在于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其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渐进式且不可逆的,拖延只会增加中风、心衰和肾衰的风险。

发现血压偏高,该怎么办?这6招帮助你科学管控

科学管理比盲目吃药更重要。权威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日常血压轻度偏高(符合“正常高值”标准)的人群,优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具体可参考以下6个方法:

1、科学减盐,饮食清淡: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5g(约一瓶盖),减少高盐食品、腌制物、外卖。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盐摄入每减少1g,收缩压可下降1-2mmHg。

2、保持健康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推手。体重每下降1公斤,血压平均下降1mmHg。控制BMI、避免腹型肥胖,更利于控制血压。

3、坚持适量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分钟的快走、骑行、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不提倡剧烈对抗或突击运动,以“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

4、控制酒精,戒烟限酒:酒精和烟草“双重打击”血压与血管,全面戒烟、减少饮酒已被无数研究证明有益降压。

血压偏高,不一定是高血压,真正的高血压有6个典型表现

5、情绪管理,作息规律:长期压力、熬夜、情绪大起大落,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短时间升高甚至持续偏高。 - 建议规律作息、适度减压,主动寻求家人、朋友的情绪支持。

6、科学自测,定期复查:建议家中备一个电子血压计,对有高血压家族史、三高人群、孕妇、肥胖、工作压力大者,定期(如每周一次)自测血压,清晨起床后、排空膀胱安静测量,记录数值变化。

如果以上方法坚持3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或已确诊高血压,一定要按照医生指导规律服药,不要随意停药、增减药量,更不可盲信保健品及各种偏方。

健康,其实就是在日常的一次次“警觉”与科学应对中积累。不要因为一次血压偏高而过度紧张,也不能忽视身体反复发出的预警信号。真正的高血压,是一个缓慢但危险的“慢性过程”,早点科学识别、合理干预,才是守护心脑健康的第一步。

血压偏高,不一定是高血压,真正的高血压有6个典型表现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高血压诊断与分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现状调查》

《2024“新血压标准”公布,不再是120-80mmHg - 健康界》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高血压的血压诊断标准(血压偏高)》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