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呛到了东西在气管里会有什么症状(宝宝呛到噎到这2个关键方法)

小孩子呛到了东西在气管里会有什么症状(宝宝呛到噎到这2个关键方法)

泣平卉 2025-10-04 国际视野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带娃时最让人揪心的瞬间,莫过于听到宝宝突然发出“咔咔”的呛咳声——可能是吃辅食时误吞了小块蔬菜,也可能是玩玩具时把小零件放进了嘴里。一旦发生呛噎,黄金急救时间只有短短4分钟,家长掌握正确方法,才能给宝宝多一份安全保障。今天就用通俗的语言,教大家两种必备的婴幼儿呛噎急救法,还有最容易踩的3个坑,建议每个家长都认真看完。

宝宝呛到噎到:这2个关键方法,每个家长都必须学会

首先要明确:宝宝呛噎分“轻度”和“重度”,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先判断再行动才不会帮倒忙。

轻度呛噎的表现很明显:宝宝能哭、能咳嗽,甚至能发出声音。这时候家长千万别慌,也别着急拍宝宝的背——咳嗽是人体最自然的“排异反应”,宝宝能通过咳嗽把异物咳出来。正确的做法是“观察+守护”:蹲在宝宝身边,看着他咳嗽,避免他摔倒或乱跑,如果咳嗽越来越顺畅,异物咳出来后宝宝恢复正常,就不用额外处理;如果咳嗽持续超过1分钟,或者宝宝开始呼吸急促,就要立刻转为重度呛噎的急救。

重点要记的是重度呛噎的急救法,分两种情况:1岁以内的宝宝用“拍背压胸法”,1岁以上的宝宝和成人一样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先讲1岁以内宝宝的“拍背压胸法”,步骤一定要记准:

1. 家长坐在椅子上,或者单膝跪地,让宝宝趴在自己的前臂上,头部低于躯干(比如用手托住宝宝的下巴,让他的头稍微往下低,这样异物更容易往下掉);

2. 另一只手的手掌根部,在宝宝肩胛骨之间的位置,快速、有力地拍5下(力度要适中,太轻没效果,太重会伤宝宝);

3. 如果5下拍完异物没出来,立刻把宝宝翻过来,让他躺在自己的大腿上,头部还是低于躯干,用两根手指(食指和中指)放在宝宝两乳头连线中间,垂直向下按压5次,按压深度约为宝宝胸廓的1/3;

4. 重复“拍背5次+压胸5次”,直到异物排出;如果过程中宝宝失去意识,要立刻拨打120,同时做婴儿心肺复苏。

宝宝呛到噎到:这2个关键方法,每个家长都必须学会

再讲1岁以上宝宝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更简单:

1. 家长从宝宝身后抱住他,双腿分开站在宝宝两侧,让宝宝弯腰,身体前倾(这样能让异物更容易从气管里出来);

2. 一只手握成空心拳,拳眼对着宝宝肚脐和剑突之间的位置(也就是肚子中间偏上一点,别按到肋骨);

3. 另一只手抓住握拳的手,快速、向上、向内按压宝宝的腹部,像“往上提”一样,每次按压要有力且快速,直到异物排出。

这里必须提醒大家3个最容易踩的“急救坑”,很多家长都犯过,反而会加重危险:

• 坑1:宝宝呛噎后,立刻抱起来“颠”或者“晃”。剧烈摇晃会让异物在气管里卡得更紧,还可能损伤宝宝的脑部,绝对不能做;

• 坑2:用手抠宝宝的喉咙“催吐”。除非能清楚看到异物在宝宝口腔里,否则盲目用手抠,不仅抠不出异物,还可能让异物越推越深,甚至划伤宝宝的喉咙;

• 坑3:宝宝失去意识后,只想着“等救护车”。此时每一秒都很关键,必须一边让家人拨打120,一边立刻做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除了急救方法,“预防呛噎”比什么都重要。日常照顾中,这3件事一定要做好:

1. 给宝宝吃的食物要“适配月龄”:比如3-6个月加辅食时,先从细腻的泥糊开始,7-8个月再过渡到小颗粒的碎末,1岁以内别给整颗坚果、葡萄、果冻(这些食物容易卡气管),吃水果时可以切成薄片或小丁;

2. 宝宝吃东西时,绝对不能让他“边跑边吃”“边玩边吃”“边哭边吃”:这些行为会让食物呛进气管的概率增加10倍,最好让宝宝坐在餐椅上安静吃饭;

3. 家里别给宝宝玩“小零件玩具”:比如直径小于3厘米的积木、塑料珠子、纽扣等,这些物品宝宝很容易放进嘴里,一旦误吞就有呛噎风险。

宝宝呛到噎到:这2个关键方法,每个家长都必须学会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宝宝能平安长大,而“学会急救”就是给宝宝最基础的保护。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事不一定会发生在我家”,但意外从来不会提前打招呼——多记一个步骤,多避一个坑,就是在给宝宝多一份安全保障。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平时带娃时,有没有遇到过宝宝呛噎的情况?当时是怎么处理的?或者你还想了解哪些育儿安全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把带娃路上的“安全隐患”都提前挡在门外!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小孩子呛到了东西在气管里会有什么症状(宝宝呛到噎到这2个关键方法)》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