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今年56岁,最近总感觉力不从心。上楼梯气喘吁吁,晚上睡不踏实,白天精神也不振,脸色发黄没有光泽。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但就是感觉身体"空虚"。老中医摸了脉后说:"这是精气血不足的表现。"
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有类似困扰。明明没有大病,但总感觉身体像漏了气的皮球,提不起劲来。其实,这很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精气血虚"。中医认为,精、气、血是人体最重要的三种基础物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活动。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补充精气血呢?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个简单实用的调理方法,用3味常见中药材,帮助大家重新找回活力与健康。
精气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不足?在中医理论中,精、气、血被称为人体的"三宝"。《黄帝内经》中提到:"精者,身之本也;气者,神之候也;血者,神之主也。"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主要储存在肾脏,负责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气是推动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动力,主要由脾胃化生,肺主一身之气。血是滋养全身脏腑组织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心主血脉,肝藏血。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精气血的概念与我们熟知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等都有密切关系。当精气血充足时,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免疫力强,精神饱满。反之,则容易出现疲劳、失眠、记忆力下降、面色萎黄等症状。
精气血不足的常见原因包括:
年龄增长导致脏腑功能减退,这是最主要的原因。45岁以后,人体的精气血生成能力开始下降。
饮食不当,长期偏食或节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脾胃功能受损。
生活压力大,长期熬夜、情绪紧张,消耗过多气血。
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缺乏运动,气血运行不畅,循环不良。
中医讲究"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互相依存。当气虚时,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不足;当血虚时,气失去了载体,也会虚弱。而精是气血的根本,精亏则气血无源。
坚持调理精气血,身体可能出现这5种变化当我们开始系统地调理精气血后,身体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积极的变化。根据临床观察和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变化: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精气血充足后,大脑供血供氧改善,很多人反映晚上睡眠质量提升,早上起床不再感到疲惫。研究表明,中药调理3-4周后,约78%的患者睡眠时间延长30-60分钟,深度睡眠比例增加。

第二种变化:面色红润有光泽
血虚的人往往面色苍白或萎黄,当血液充盈后,面部循环改善,肌肤重新焕发健康光泽。这不仅仅是外在的改变,更反映了内在气血的充盈。
第三种变化:体力和耐力增强
气血充足后,肌肉和内脏得到更好的营养供应,体力明显恢复。原本爬几层楼就气喘的人,逐渐能够应对更多的体力活动。
第四种变化:记忆力和注意力提升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血充则神清。现代研究也发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提高认知功能。很多中老年朋友反映,调理后记性变好了,思维也更清晰。
第五种变化:免疫力增强,少生病
精气血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精气血充足时,机体抵抗力增强,感冒、上火等小毛病明显减少。有研究显示,坚持中药调理的老年人,一年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降低约40%。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变化通常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持续调理1-3个月才能明显感受到。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改善的程度和速度也会有所差异。
3味经典中药,这样搭配效果更好经过历代中医的临床验证,有3味中药在补益精气血方面效果显著,搭配使用相得益彰:
第一味:黄芪——补气第一药
黄芪被誉为"补气之王",性温味甘,归脾、肺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脏功能、抗疲劳等作用。
黄芪的主要功效是大补元气,提升脾胃功能。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健了,气血自然充足。临床研究显示,黄芪能够增加红细胞数量,改善血液循环,对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的人群效果尤为明显。建议用量:每天15-30克,体质虚弱者可适当增加到45克。
第二味:当归——补血圣药
当归有"妇科圣药"之称,但实际上男女老少都适用。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是补血活血的经典药材。
当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叶酸、铁等造血所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当归多糖、阿魏酸等活性物质。研究表明,当归能够促进造血功能,改善血液质量,同时具有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对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手脚冰凉等症状,当归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建议用量:每天10-15克,血虚严重者可增至20克。
第三味:枸杞子——滋补肝肾精血
枸杞子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既是中药材,也是日常食材。枸杞性平味甘,归肝、肾、肺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现代营养学发现,枸杞富含枸杞多糖、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研究显示,枸杞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保护肝脏的作用,对于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视力减退、早衰等症状有明显改善。
建议用量:每天10-20克,可直接嚼食或泡水饮用。
三药合用的科学搭配:
这三味药材的搭配体现了中医"气血双补,兼顾肝肾"的治疗思路。黄芪补气为主,当归补血为要,枸杞滋补肝肾,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了完整的补益体系。
具体使用方法:
泡茶饮用法:黄芪15克、当归10克、枸杞10克,用沸水冲泡,焖15分钟后饮用,可反复冲泡2-3次。适合日常保健。
煮汤服用法:将三味药材加入500毫升水中,小火煎煮20分钟,取汁饮用。药效更强,适合明显虚弱者。
入膳食疗法:在炖鸡汤、排骨汤时加入这三味药材,既有营养又有药效,是很好的食疗方法。
注意事项:
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以免"闭门留寇"。
高血压患者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因为黄芪有升压的可能。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服用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出现上火症状(如口干、便秘),应减量或暂停使用。
调养精气血,生活方式同样重要除了药物调理,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补益精气血的基础,也是维持调理效果的关键。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最好在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医认为,夜间是阴血生长的时间,熬夜最伤血。
适量运动,促进气血循环:推荐太极拳、八段锦、快走等温和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惫为宜。过量运动反而会消耗气血。
饮食调理,营养均衡:多吃红枣、桂圆、红糖、黑芝麻等补血食物;山药、小米、红薯等健脾食物;黑豆、黑木耳、核桃等补肾食物。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情志调摄,保持心情愉悦:长期的情绪低落、焦虑会消耗气血。建议培养兴趣爱好,多与朋友交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适当按摩,疏通经络:每天按摩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穴位5-10分钟,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也可以进行全身经络按摩或艾灸调理。
中医调理讲究"三分治,七分养",药物治疗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实现精气血的充盈,重获健康活力。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精气血的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般来说,坚持调理1个月可以感受到初步效果,3个月有明显改善,6个月基本稳定。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调理的时间和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健康是一场长跑,而不是短跑。精气血充足了,人自然就有了底气和活力。从今天开始,不妨试试这个简单的3味药调理方法,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你一定能重新找回年轻时的精气神!
当然,具体的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让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你的具体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最好的调理效果。这个3味药的方子虽然安全温和,但在专业指导下使用,效果会更加理想,也更加安全可靠。
参考资料:
《中药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黄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2019年 《当归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中草药,2020年《枸杞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21年《中老年人气血虚证的中医药调治策略》,中医杂志,2022年《精气血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年《补益中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年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亏气亏血吃什么(精从血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