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阴肿
【定义】妇人外阴部及外阴一侧或两侧,肿胀疼痛者,称为“阴肿”。亦称“阴户肿痛”。
经典:本病始见于《诸病源候论》。该书“卷四十”云:“夫妇人阴肿者,是虚损受风邪所为,胞经虚而有风邪客之,风气乘于阴,与血气相搏,令气血否涩,腠理壅闭,不得泄越,故令阴肿也。”
西医学: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囊肿、前庭大腺脓肿、外阴血肿等病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肝经湿热,或痰湿凝滞,下注阴部,或因外伤致局部瘀肿。常见病因病机有肝经湿热、痰湿凝滞和外伤。
1.肝经湿热:素性抑郁,或七情所伤,肝郁化热,肝木乘脾,脾虚湿盛,湿热互结,下注冲任,壅滞前阴,经脉失畅,而致阴肿。
2.痰湿凝滞:素体肥胖,或恣食厚味,痰湿内盛,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湿浊流注下焦,滞于冲任,壅滞前阴,经脉失畅,发为阴肿。
3.外伤:产伤或手术创伤,或跌仆闪挫,损伤阴户,气血瘀滞,冲任瘀阻,阴部经脉瘀滞,以致阴肿。
【诊断】
1.病史:下焦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或感受邪毒,或有外伤史。
2.症状:外阴一侧或两侧肿胀疼痛,甚至不能行走,或伴有发热,小便短赤。
3.检查
(1)妇科检查:外阴局部皮肤红肿,压痛明显,或患侧前庭大腺开口处见白色小点,如有脓肿形成则肿块有波动感,或患者无自觉症状,可见囊肿。
(2)实验室检查:急性期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①辨证:根据患者外阴局部症状,结合兼证、舌脉综合分析。
②肝经湿热:若外阴红肿胀痛,伴有发热,两胁胀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而腻或黄厚,脉弦数或濡数,属肝经湿热。
③痰湿凝滞:若外阴肿胀疼痛,肤色正常,形体肥胖,带下量多,苔白腻,脉滑,属痰湿凝滞。
④外伤:若外阴红肿热痛,有外伤史,舌暗,属外伤。
(二)治疗原则:治疗以消肿止痛为原则,根据证型选方用药,随证加减。
(三)分型论治
1、肝经湿热证
主要证候:外阴红肿胀痛,或伴有发热,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而腻或黄厚,脉弦数或濡数。
证候分析:由于肝郁日久化热,肝郁脾虚,脾虚生湿,湿热下注,湿热郁遏阴部,故外阴红肿胀痛;湿热停滞,脉络失宣,营卫不通,阴阳不和,故发热;肝经布于两胁,肝经湿热郁阻, 故两胁胀痛,口苦咽干;湿热停滞大肠,故大便不爽;热移于小肠,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腻或黄厚,脉弦数或濡数,为湿热之征。
治法:清肝利湿,消肿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方见阴挺,以下仅参考)加蒲公英、紫花地丁。
组成:龙胆草 黄芩 柴胡 栀子 车前子 木通 泽泻 生地黄 当归 甘草
①龙胆草:泻火除湿;
②黄芩、栀子:泻火解毒,燥湿清热;
③车前子、木通、泽泻:渗湿泻热;
④生地黄、当归:养阴补血;
⑤柴胡、黄芩:柴胡疏肝利胆,与黄芩解肝胆之热;
⑥甘草:调和诸药;
⑦加蒲公英、紫花地丁:消肿止痛。
⑧全方:共奏清肝利湿、消肿止痛之效。
加减:
①若肝郁脾虚者:用逍遥散。
②若溃腐脓肿,或已溃破者:可按阴疮治疗。
③若瘀血肿块增长趋势较快者:可考虑穿刺抽血或手术治疗。
2、痰湿凝滞证
主要证候:外阴肿胀疼痛,肤色正常,形体肥胖,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肥胖之人,痰湿内盛,湿浊流注下焦,滞于冲任, 前阴经脉失畅,则为阴肿;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则头晕;痰湿停于心下,则心悸,胸闷泛恶;湿浊下注,故白带量多,色白质黏无臭。苔白腻,脉滑,为痰湿内蕴之征。
治法:温经化痰,活血消肿。
方药: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加半夏、皂角刺。
阳和汤:熟地黄 肉桂 麻黄 鹿角胶 白芥子 炮姜 生甘草
①炮姜、肉桂:温中有通,破阴和阳,温化寒痰;
②麻黄:辛温以开腠理;
③皂角刺、白芥子、半夏:皂角刺活血以消肿,与白芥子、半夏宣燥兼备,祛皮里膜外之痰;
④鹿角胶:补精而助阳;
⑤熟地黄:养血而滋阴;
⑥生甘草:调和诸药。
⑦全方:共奏温经化痰、活血消肿之效。
3、外伤证
主要证候:外阴红肿热痛,或局部血肿,有外伤史,舌正常或稍暗,脉正常。
证候分析:因起居不慎,跌仆闪挫,以致气血紊乱,血不循经而离走,以致瘀血停滞,故外阴红肿热痛,或局部血肿;病因外伤所起,故舌脉无异常;若时间长者,舌稍暗,为有瘀 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三七。
血府逐瘀汤: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黄 川芎 赤芍 柴胡 枳壳 甘草 桔梗 川牛膝
①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养血;
②四逆散:行气和血疏肝;
③桔梗、枳壳:桔梗开肺气,合枳壳则升降上焦之气,桔梗、枳壳一上一下,通畅气机;
④川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
⑤加三七:散瘀消肿止痛。
⑥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
【其他疗法】
①金黄膏,局部外敷,每日1次,血肿破裂者不用。
②大黄、玄明粉研末,外敷患处。
③蒲公英、乳香、没药、黄连煎水,湿热敷。
④切开引流。外阴前庭大腺脓肿,或外阴血肿继续扩大或化脓,可切开引流。
【临证要点】阴肿临床上可见于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囊肿、前庭大腺脓肿、外阴血肿等病,中 医治疗以消肿止痛为原则,可配合外治法,若为外阴前庭大腺脓肿需及时切开引流。
【预后与转归】本病经及时治疗,一般可好转及痊愈,部分治疗不当者,可转为阴疮。
【文献举要】
①《景岳全书•妇人规》:妇人阴肿,大都即阴挺之类,然挺者多虚,肿者多热。如气陷而 热者,升而清之,宜清化饮,如柴胡、防风之属。气闭而热者,利而清之,宜大分清饮、徙薪饮。肝肾阴虚而热者,加味逍遥散。气虚气陷而肿者,补中益气汤。因产伤阴户而肿者,不必治肿,但调气血,气血和而肿自退。或由损伤气滞,无关元气而肿者,但以百草汤熏洗之为妙。
②《张氏医通•前阴诸疾》:阴肿痛乃风热客于阴经,肾虚不能宣散而肿,发歇疼痛,宜桂枝汤加羌、防、荆芥、当归、细辛、通草。但肿而不痛者是湿热,防己茯苓汤加羌活、泽泻。但痛而不肿者,瘀积滞,舒筋三圣散加归尾、赤芍、生甘草梢。妇人产后受风,多有此症,芎、归、羌、防、荆芥、乳香、没药,煎汤熏洗之。
③《女科精要•卷一》:妇人阴肿者,有因胞络虚损,风冷客之,与血气相搏而肿者;有因郁怒 伤损肝脾者;有因房劳过度,湿热下流者;有欲胜而热甚生虫,以致肿痒。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外阴肿了怎么快速消肿(妇科阴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