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2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李今年刚过60,身体一向不错,就是血糖有点高。听人说枸杞不仅能“补肾增精”,还能“降糖护眼”,便天天往水里泡上一把。
邻居老张看了直摇头:“你这枸杞泡水,不如直接嚼着吃!”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干脆跑去问了社区医院的营养师。
于是,一场关于枸杞的“真相调查”开始了——枸杞到底能不能降血糖?干嚼和泡水哪个更有用?答案,今天就来聊清楚。
枸杞,学名Lycium barbarum,是传统中药中常见的一味“滋补药”。它上榜《本草纲目》已有几百年,“养肝、益精、明目”都是老祖宗的总结。
但它降血糖的说法,靠不靠谱?
靠谱,但要划重点:是“辅助”降血糖,不是“治糖尿病”。
根据《中华糖尿病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枸杞中含有一种叫枸杞多糖的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枸杞多糖可以降低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不过,研究对象主要是小鼠,剂量也远高于日常吃枸杞的量。也就是说,正常饮食中吃点枸杞,对血糖有益,但远达不到治疗效果。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也提醒:想通过吃枸杞“逆转糖尿病”,是不现实的。它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来辅助调节血糖,但不能代替药物或正规治疗。
二、枸杞到底有什么营养?值不值得吃?很多人以为枸杞就是“干果类保健品”,其实它的营养密度相当高。
每100克干枸杞中,含有:
枸杞多糖约16克,有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
维生素C 29毫克,是苹果的3倍;
胡萝卜素 1.7毫克,对眼睛有好处;
膳食纤维、铁、锌、钙等矿物质也不低。
尤其是抗氧化能力,在常见干果中排行靠前。研究表明,适量摄入枸杞有助于延缓视网膜退化、改善疲劳、增强免疫力。
但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日摄入枸杞不超过20克,大约是一小把。
三、干嚼还是泡水?吃对了才吸收得好说到吃法,很多人争论不休:干嚼的“营养全”,泡水的“口感好”,到底哪个更科学?
答案是:各有优劣,看你想要什么。
✅ 干嚼:营养更完整
干吃枸杞,能保留全部的膳食纤维和枸杞多糖。尤其是脂溶性成分如β-胡萝卜素,在泡水中溶出率较低,干嚼吸收更完全。
但直接干吃对脾胃虚弱的人不太友好,容易导致腹胀、消化不良。
✅ 泡水:温和易吸收
泡水喝,更适合消化功能不佳或年纪偏大的群体。枸杞多糖在温水中能部分溶出,起到一定保健作用。
但要注意两点:
别用开水:温度过高会破坏维生素C,泡水时建议用50~70℃的温水;
别只喝水:泡完的枸杞别扔,要一起嚼着吃进去,否则营养流失一大半。
别看枸杞是“药食同源”的代表食物,并不适合所有人。吃错了,不但没补成,反而添麻烦。
❌ 血糖波动大时慎吃,虽然枸杞有助于调节血糖,但它本身含有天然果糖,每100克含糖量在45%左右。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应避免大量食用,尤其不能当零食猛嗑。
❌ 上火、发热期间不宜吃,枸杞性属温热,体质偏热的人吃多了,可能出现口干、鼻出血、咽喉痛等“上火”症状。感冒发烧时也建议先停一停,等身体恢复再吃。
❌ 与抗凝药同服需谨慎,研究发现,枸杞可能干扰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代谢,影响药效。若正在服用抗凝剂,务必咨询医生后再食用。
既然枸杞好处多,那怎么吃才最养生、最安全?推荐你试试这三种方式:
1. 枸杞泡水:每天10~15粒即可,用温水浸泡10分钟,连水带果一起吃。搭配菊花、决明子效果更佳,有助于护眼、缓解疲劳。
2. 枸杞煮粥:搭配杂粮更健康,与糙米、燕麦、山药等一起煮粥,不仅口感好,还能帮助稳定血糖、增强饱腹感。
3. 枸杞炖汤:温补不燥热,常见如枸杞红枣鸡汤、枸杞猪骨汤,适合秋冬季节进补。但记得食材不过量,控制枸杞在每人每日20克以内。
枸杞不是神药,但也不是“智商税”。它确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辅助降血糖、保护视力、增强免疫都有一定帮助。
但前提是:吃得对、吃得适量、身体适合。
干嚼也好,泡水也罢,关键是别迷信、别过量、别乱用。养生这件事,不能靠一味食物“包打天下”,更需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科学运动。
参考资料:
[1] 《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中华糖尿病杂志》,2020年第12期[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3] 国家卫健委权威科普平台“健康中国”发布内容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枸杞子怎么吃效果最好(枸杞不仅能增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