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75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爸昨天指脉氧掉到92%,是不是快不行了?”
急诊科医生李佳最近接到不少类似的咨询。特别是疫情之后,很多人对“血氧”这个名词变得异常敏感,仿佛只要数值低一点,就等于危在旦夕。
但真的是这样吗?血氧到底多少才算正常?指脉氧和动脉血气检查结果不一样,哪个更准?今天我们就来一次说清楚。
我们先来搞清楚一个基础概念:血氧饱和度(SpO₂)。
简单来说,这个数值反映的是你血液中携带氧气的能力。我们呼吸的空气进入肺泡后,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再由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运输到全身各处。
而血氧饱和度,就是指血红蛋白中有多少比例是“载着氧气”的。
你可以把血红蛋白想象成一辆辆出租车,氧气是乘客。车上坐满了乘客,血氧饱和度就高;空车多了,血氧就低了。
很多人看到“92%”这个数字就慌了,其实没必要。
正常情况下,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指脉氧(SpO₂)值应该在95%~100%之间。气温过低、手指冰凉、指甲油遮挡等都会影响读数。
而92%以下,确实要引起注意,但不是等于“快死了”。
国家卫健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到:血氧饱和度低于93%时,提示有低氧血症的风险,建议及时就医。不过,92%并非一条生死线,而是一个“信号灯”。亮了黄灯,不代表马上出事,但必须谨慎评估。
很多人做完检查后发现:指脉氧95%,动脉血氧分压PaO₂却只有70 mmHg,这到底谁更准?答案是:看你想了解什么。
1.指脉氧(SpO₂):方便快捷,但是“估算值”
它通过夹在手指上的红外线探头,检测血红蛋白吸收红光和红外光的差异,从而间接估算血氧饱和度。
优点是无创、快速、可连续监测,缺点是容易受外界干扰,比如手抖、光线、皮肤颜色等。
2.动脉血气(ABG):精准但麻烦,是“金标准”
动脉血气分析需要抽取动脉血,不仅可以测出血氧分压(PaO₂)、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等,还能评估酸碱平衡。
其中,PaO₂是最直接反映肺部换气功能的指标。正常值为80~100 mmHg,低于60 mmHg表示明显低氧血症。
所以,如果你只是日常监测,用指脉氧就够了;但如果你已经住院或出现呼吸困难,医生一定会安排动脉血气来判断病情。
不一定。血氧低,说明你身体“缺氧”,但原因可能很多,不仅仅是肺的问题。常见的如:
慢阻肺、哮喘、肺炎等肺部疾病,导致氧气进不来;
心功能不全,血液运不动氧;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载氧能力下降;
高原反应,空气中氧本身就少;
中枢呼吸抑制,比如服用了某些镇静药物。
所以,血氧低只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诊断”。找到背后的病因,才是关键。
大多数情况下,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是通用的,即95%~100%。
但以下人群,应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几分钟可能血氧偏低,属于生理现象;高龄老人:基础代谢慢,血氧可能略低,但如果低于92%,应及时就医;孕妇:需兼顾胎儿供氧,一般要求在95%以上。
医生会根据不同个体状态综合判断,不建议盲目“对号入座”。
第一件事不是慌,而是判断是否真的缺氧。
如果指脉氧低于93%,但你精神状态好、讲话顺畅、呼吸平稳,大概率是设备误差或短暂波动,可以换只手再测、休息后复测。
但如果你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明显气短、胸闷、嘴唇发紫;意识模糊、嗜睡;指脉氧持续低于90%;已知有基础肺病、心脏病。
医生会根据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等,判断是否需要吸氧或其他治疗。
医生强调,血氧数值的意义,必须结合症状看。
就像体温计一样,37.8℃不一定就发烧,92%的血氧也不一定就危险。关键要看你是不是“缺氧”——有没有乏力、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
数字是参考,不是结论。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2023年[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成人低氧血症诊断与治疗共识》.2022年[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动脉血气分析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动脉血氧分压的正常值是多少(正常的血氧是多少指脉氧和动脉血气有什么区别医生告诉你答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