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心血管健康的医生,我在门诊最常遇到的高血脂患者有两种:一种是整天忧心忡忡,总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心梗脑梗了;另一种则是“佛系”应对,觉得不痛不痒就没事,药也是想起来才吃。
其实,高血脂这个“沉默的杀手”,在真正引发大病之前,身体有时会发出一些“进阶版”的警报。
如果你一个都没有,那么恭喜你,说明你的病情控制得相对稳定,但绝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出现了,那就是身体在拉响“红色警报”,催促你立刻行动。
反应一:频繁出现的“头晕与午后困倦”很多高血脂朋友会觉得,头晕嘛,谁没有过?休息一下就好了。但这里说的头晕,有它的特殊性。
特点:这种头晕往往是一种持续的、昏昏沉沉的感觉,像脑袋上扣了个帽子,尤其在早晨起床后或午饭后特别明显,感觉怎么睡都睡不醒,精力不济,严重影响白天的工作和思考效率。
背后信号:这不仅仅是“没睡好”。当血脂长期偏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 在血管壁沉积,开始形成斑块,会导致脑动脉血管管腔变窄、血流不畅、弹性变差。
大脑是人体对氧气需求最高的器官,一旦供血供氧稍有不足,就会通过“头晕、嗜睡”这种方式来抗议。这可能是早期脑动脉硬化的一个信号。
对比一下:如果你确诊高血脂后,头脑一直感觉清醒,白天精力充沛,没有这种挥之不去的昏沉感,那说明你的大脑血供目前维持得不错,病情相对平稳。
别再把腿抽筋统统归咎于“缺钙”了。对于高血脂人群,腿部的不适需要格外交代。
特点:在不运动、不受凉的情况下,小腿或脚部经常出现抽筋、刺痛、麻木感,用手摸上去感觉比身体其他部位冰凉。
走一段路后,感觉小腿肚子又酸又胀,必须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走(医学上称之为“间歇性跛行”)。
背后信号:这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表现。血脂形成的斑块堵塞了腿部的动脉血管,导致血流供应严重不足。肌肉在活动时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能量,就会“罢工”,表现为酸胀疼痛。
缺血还会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引发麻木、抽筋和冰凉感。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说明高血脂已经对你的外周血管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对比一下:如果你的双腿一直温暖,走路轻快有劲,从不无故抽筋或麻木,这说明你的下肢血液循环畅通,是高血脂控制良好的一个积极迹象。
突然一下看不清楚,过几秒或几分钟又好了,很多人会以为是眼睛疲劳或老花眼加重。但在高血脂的背景下,这个症状需要高度警惕。
特点:视力突然、短暂地变模糊,好像眼前蒙了一层薄雾,或者感觉有小黑影(飞蚊症突然加重)、闪光点在眼前飘动。这种症状通常是一过性的,很快能恢复。
背后信号:这有两种主要可能。
一是高血脂促进了视网膜动脉的硬化,影响了眼底的血液供应;
二是更危险的信号——颈动脉或脑内小血管的微小血栓(由不稳定的斑块脱落形成)造成了一过性的脑缺血,影响了视觉中枢的功能。
后者是脑梗死(中风)的重要前兆之一。
对比一下:如果你的视力一直稳定,没有这种突如其来的、短暂的视力变化,看东西始终清晰,那表明你的眼底血管和相关的脑部供血系统尚未受到高血脂的明显冲击。
一个都没有,就万事大吉了吗?当然不是!请你一定理解这个核心观点:没有出现这些症状,绝对不等于高血脂已经“治愈”或“无害”了。
高血脂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在造成严重堵塞(通常堵塞超过70%)之前,绝大多数时候是完全没有症状的。
这些“反应”就像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而水下的巨大冰基——那些正在悄悄形成、长大的血管斑块,才是真正的威胁。
没有症状,恰恰是你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和规范治疗的“最佳成果”,是你需要“继续保持”的状态,而不是放松警惕的借口。
如何将“无症状”的稳定状态一直保持下去?对于高血脂的管理,我们的目标不是等待症状出现再去补救,而是通过主动干预,永远不让这些症状出现。
1、把化验单当成“成绩单”:不要自己感觉良好就行。
定期复查血脂四项,重点关注“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数值是否控制在医生为你设定的目标值以下。这是评估病情最客观的尺子。
2、饮食做“减法”更要会“加法”:减少饱和脂肪(肥肉、动物内脏)和反式脂肪(油炸食品、糕点)的摄入是基础。
同时,要学会做加法:主动增加膳食纤维(燕麦、豆类、蔬菜)、优质脂肪酸(深海鱼、坚果)和植物固醇的摄入,它们能帮助身体更好地管理血脂。
3、让运动成为“习惯”:保证每周至少5天、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等)。
运动不仅能直接降低血脂,更能提升血管弹性,是维持血流畅通的“天然护法”。
4、遵医嘱用药是“基石”:他汀等降脂药是稳定和逆转斑块的“主力军”。
千万不要因为“没感觉”就自行停药或减量。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你正在服用的药物的重要性。
5、管理好你的“情绪血脂”: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和熬夜,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同样会引起血脂代谢异常。
保持心态平和、睡眠充足,对血脂的稳定至关重要。
高血脂是一场需要你用耐心和智慧去经营的“持久战”。身体没有发出加重的警报,是你阶段性的胜利。
请将这种“没有反应”的状态,视为一种需要精心维护的平衡。 你的每一次健康选择,每一次按时服药,都是在为你血管的畅通“投票”。
继续坚持下去,不是为了等待某个终点,而是为了将高质量、有活力的生活,长久地延续下去。愿你与你的血脂,永远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参考文献[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3): 221-255.[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22[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2, 55(8): 785-803.[3]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50(10): 847-85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高血脂症状表现有哪些(高血脂病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