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月经来了12天,量还特别大,换卫生巾像换得赶不上趟,整个人都虚得慌……”
后台常有女性朋友留言吐槽月经异常,大多觉得“可能是压力大、内分泌乱”,忍忍就过去了。可没想到,有人硬扛到头晕贫血,去医院检查才发现问题比想象中严重。
其实,月经淋漓不尽、量多,不只是“内分泌”的锅,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尤其是这2个常见原因,很多人都忽视了,早发现早调理才是关键!
月经本质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一旦内膜出了状况,月经必然紊乱。这两种情况最常见,尤其多见于35岁以上女性:
1.子宫内膜增生/息肉:长期雌激素紊乱(比如熬夜、压力大、肥胖),会让子宫内膜过度增厚,形成息肉或增生。增厚的内膜脱落时,就会导致经期延长(超过7天)、量多,甚至非经期出血,严重时还可能增加癌变风险;
2.子宫内膜炎:人流、上环、经期同房等行为,容易让细菌侵入宫腔,引发内膜炎症。除了月经淋漓不尽,还会伴随痛经加重、经血有臭味、腰酸乏力,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输卵管堵塞,影响怀孕。
这类问题光靠“调理内分泌”没用,必须通过B超检查明确内膜情况,必要时做宫腔镜或病理活检,再针对性用药(如孕激素调节、抗生素消炎),别盲目拖延。
二、原因2:“凝血功能”藏隐患,月经异常可能是“信号”很多人不知道,月经是否规律,还和身体的“凝血能力”息息相关。如果月经突然量多、淋漓不止,且伴随牙龈易出血、皮肤磕碰后淤青难消,要警惕这两种情况:
1.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是“止血小能手”,若数量过低,月经期间血管无法及时收缩止血,就会导致量多、经期延长,严重时可能引发贫血;
2.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减都会影响凝血功能和激素平衡。甲亢常伴随月经量大、经期缩短;甲减则多表现为经期延长、量少,但部分人也会因激素紊乱出现淋漓不尽,同时还会有怕冷、乏力、体重异常等症状。
这类问题需要通过抽血检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确诊,比如血小板减少可能需要补充血小板或治疗原发病,甲状腺问题则需通过药物调节甲状腺激素,从根源上改善月经异常。
三、月经异常别硬扛!3个“急救+调理”方法,帮你稳住周期不管是哪种原因,月经淋漓不尽、量多都会导致贫血(头晕、乏力、面色苍白),长期还可能影响生育,一定要及时干预:
1. 先“止血防贫血”,紧急处理别慌
• 若经期超过7天、量仍多,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血药(如氨甲环酸),避免失血过多;
• 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瘦肉、动物肝脏、菠菜),搭配维生素C(橙子、猕猴桃),帮助铁吸收,预防或改善贫血;
• 避免剧烈运动、熬夜、吃辛辣生冷食物,减少对子宫的刺激,防止出血量增加。
2. 查“根源”是关键,别漏这2项检查
月经异常超过2个周期,一定要去医院做这两项检查,明确原因:
• B超检查:排查子宫内膜厚度、是否有息肉、肌瘤等器质性问题;
• 抽血检查:查血常规(看是否贫血、血小板是否正常)、性激素六项(判断内分泌)、甲状腺功能,排除凝血或甲状腺问题。
3. 日常调理:做好2件事,帮子宫“养出好周期”
• 规律作息,稳住激素:熬夜会打乱雌激素和孕激素平衡,导致内膜异常。尽量每天23点前睡,保证7-8小时睡眠,让激素分泌更稳定;
• 控制体重,减少刺激:肥胖会导致雌激素过高,增加内膜增生风险;过瘦则可能因营养不良影响激素合成,导致月经紊乱。BMI(体重kg/身高m²)维持在18.5-23.9之间,对月经周期最友好。
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它的异常从不是“小事”。如果你的月经也出现淋漓不尽、量多,别再靠“忍”和“熬”,及时去医院查清楚原因,针对性治疗+调理,才能让月经周期回归正常,也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毕竟,只有子宫健康了,身体才能更有活力,别让忽视耽误了自己的健康!#月经淋漓不尽##子宫内膜厚怎么调理##奕健行#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月经为什么迟迟不完?(月经淋漓10天还没完别只当内分泌乱2个常见原因要警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