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细菌性或病毒性的感染,通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在幼儿中最为常见,尤其是3月龄至3岁者。
二、诊断要点
1.耳痛 开始时耳痛轻,逐渐加重。多数患者鼓膜穿孔前疼痛剧烈、夜不成眠;如为波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耳后或牙齿放射,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减轻。
2. 听力减退及耳鸣
3.流脓 鼓膜穿孔后耳内可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脓样,以后变为脓性
分泌物。
4.全身症状轻重不一 可有全身发热、恶寒、乏力、纳差、畏寒倦息等症状。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旦鼓膜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5.体征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完整,急性充血,可伴中耳渗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见鼓膜穿孔并流脓。
三、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诊断明确、没有并发症、随诊有保障的患者可以不用抗生素,采用观察疗法;需用抗生素者,可根据病情选用敏感抗生素;小儿以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成人以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为首选,也可以选用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1)阿莫西林 口服,成人0.5g,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小儿一日20-40mg/kg,每8小时1次;3月龄以下婴儿一日30mgkg,每12小时1次。
(2)头孢呋辛(酯) 口服,成人0.25~0.5g,一日2~3次。儿童每日 30mgkg,分2次服用。静脉滴注,成人0.75~1.5g,一日2次,感染较重时可1.5g,一日3次。婴儿每日30~100mg/kg,分3~4次给药,每日60mg/kg的剂量适用于大部分感染。新生儿每日30~500mgkg,分2-3次给药。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者禁用。
(3)头孢拉定 口服,成人0.25~05g,一日4次,一日最高4g。小儿按体重6.25~12.5mg/kg,一日4次。
2.局部治疗
(1)滴耳剂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可用抗炎止痛类药物(如苯酚滴耳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需清洁耳道,引流脓液,应用抗生素滴耳剂(如氧氟沙星滴耳剂),禁用耳毒性药物。氧氟沙星滴耳剂,成人6~10滴,一日2~3次,小儿滴数酌减。
(2)鼻腔减充血剂 1%麻黄碱滴鼻剂,每侧2-4滴,一日3~4次;羟甲唑啉滴鼻剂/喷雾剂,每侧1~3滴/喷,一日2次。
3. 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四、注意事项
1. 氧氟沙星滴耳液对小儿滴数酌减,孕妇不宜应用,一般不用于婴幼儿及对本品过敏的患者。使用本品时若药温过低,可能会引起眩晕,因此,使用温度应接近体温。出现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药。使用本品的疗程以4周为限。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
2. 鼻腔减充血剂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日。小儿、孕妇慎用。连续长时间使用、可产生“反跳”现象,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寒。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慎用。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同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急性中耳炎用什么药?(急性中耳炎的药物治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