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患者因腹泻找到我。他起初没在意,自行吃了些止泻药。可三天过去,腹泻没好,还出现了头晕、乏力症状。经检查,他因腹泻严重,已出现脱水迹象。腹泻看似平常,若超过三天没好转,一定要警惕脱水风险。今天就来聊聊脱水的 5 个危险信号。
腹泻为何易引发脱水腹泻时,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吸收功能受影响,身体大量水分和盐分随粪便排出。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每天吸收约 9 - 10 升经口摄入和胃肠分泌液体。致病因素使肠道吸收能力减少 1%,就可能导致腹泻。持续腹泻,身体丢失大量水分,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引发脱水。脱水意味着体内流失液体超过吸收液体,会影响身体各个系统正常功能。尤其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因腹泻发生脱水。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排尿量约 1000 - 2000 毫升,颜色呈淡黄色、透明。腹泻时,若发现自己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每天少于 4 次,且尿液颜色加深,呈深黄色甚至琥珀色,就可能是脱水信号。这是因为身体缺水时,肾脏为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会减少尿液生成,重吸收更多水分,导致尿液浓缩,颜色变深。对婴儿来说,更换纸尿裤次数减少,且每次更换时,纸尿裤重量明显减轻,也提示可能存在脱水。研究表明,约 80% 脱水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颜色加深症状。所以,腹泻时要留意尿量和尿液颜色变化,若出现上述情况,及时补充水分。
脱水时,身体通过神经反射,向大脑传递口渴信号,促使人们主动饮水补充水分。若腹泻后,总感觉口渴,喝水后仍无法缓解,可能身体已处于脱水状态。尤其当口渴感异常强烈,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更要警惕。不过,有些人因年龄、疾病等因素,对口渴感觉不敏感,如老年人,即便身体脱水,口渴感可能也不明显。所以,腹泻患者不能仅依据口渴判断是否脱水,还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考虑。若出现持续、强烈口渴,可先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若症状无改善,及时就医。
信号三:皮肤弹性变差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对体内水分变化敏感。正常情况下,皮肤有良好弹性,用手指轻轻捏起皮肤,松开后,皮肤能迅速恢复原状。但脱水时,皮肤水分减少,弹性变差。用同样方法捏起皮肤,松开后,皮肤恢复原状速度变慢,甚至会形成褶皱,停留较长时间。这种现象在腹部、手臂内侧皮肤表现更明显。皮肤弹性变差,是脱水较为直观的信号。一项针对腹泻脱水患者研究显示,约 70%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皮肤弹性下降。所以,腹泻期间,可定期检查皮肤弹性,一旦发现皮肤弹性变差,及时采取措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信号四:头晕、乏力、精神萎靡脱水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身体各器官供血、供氧不足,进而引发头晕、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腹泻时,若起身或改变体位,突然感觉头晕目眩,甚至眼前发黑,站立不稳,很可能是脱水引起。这是因为脱水使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大脑供血不足。同时,身体缺乏足够水分和能量,肌肉无法正常工作,会感到乏力,做什么都提不起劲。严重时,还会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甚至嗜睡。尤其老年人和儿童,脱水引发这些症状更危险。有数据表明,因腹泻脱水导致头晕、乏力患者中,约 30% 会出现跌倒等意外情况。所以,腹泻出现这些症状,要马上休息,补充水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尽快就医。
脱水时,眼部周围组织水分减少,会出现眼窝凹陷症状。用肉眼观察,可发现眼睛周围皮肤向内凹陷,看起来眼睛更深邃。不仅外观有变化,眼窝凹陷还可能伴随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不适。对婴儿而言,除眼窝凹陷,前囟门(头顶前部柔软、未闭合区域)也可能出现凹陷。眼窝凹陷是脱水较为严重的信号,一旦发现,说明身体脱水已达到一定程度,需立即采取措施纠正脱水。一般来说,出现眼窝凹陷,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液治疗。
应对腹泻脱水的方法若腹泻超过三天没好转,且出现上述脱水危险信号,要及时采取措施。首先,保证足够水分摄入,多喝温开水、淡盐水,也可喝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含适量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等成分,能补充身体流失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不要喝含糖饮料、果汁,可能加重腹泻。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食用高纤维、油腻、辛辣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肠道,加重腹泻症状。若腹泻严重,或伴有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粪常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腹泻原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腹泻超过三天没好转,要警惕脱水。记住这 5 个危险信号,尿量减少且颜色加深、口渴感异常强烈、皮肤弹性变差、头晕乏力精神萎靡、眼窝凹陷,一旦出现,及时采取措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就医。希望大家重视腹泻问题,保护好身体健康。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拉稀脱水有什么表现?(腹泻超过三天没好转警惕脱水的 5 个危险信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