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和偏头痛的鉴别与治疗
咱们常说的 “头痛” 是个大统称,像 “紧张性头痛” 是 “脑袋戴紧箍”,全头隐隐疼;而 “偏头痛” 是 “单侧突突跳”,疼起来连灯都不敢开。它们最爱找 “熬夜党”“咖啡控”“压力大的人”,尤其偏头痛还爱缠年轻女性,虽然疼起来难受,但找对诱因、用对方法,大多能快速缓解,别硬扛着耽误事儿!
一、头痛和偏头痛的概述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加班到半夜,太阳穴突突地疼,像有小锤子在敲;或者早上起来没精神,脑袋像被松紧带勒着,昏昏沉沉一整天?更难受的是偏头痛 —— 突然单侧头疼,跟着心跳一起跳着疼,怕光怕声,连手机屏幕都不敢看,还想吐,躺半天才能缓过来。
很多人把 “头痛” 和 “偏头痛” 混为一谈,觉得 “疼了就吃片止痛药”,可越吃越不管用,甚至变成 “天天疼”。其实它们不一样:普通头痛多是 “累出来的”,休息下就好;偏头痛是 “神经太敏感”,得针对性应对。今天就用大白话唠透这俩 “头疼事儿”,教你认症状、找诱因、会缓解,别再让头痛耽误工作和生活。
二、头痛和偏头痛的定义简单说,“头痛” 是个宽泛的概念,指头部任何部位的疼痛,就像 “肚子痛” 一样,包含好几种类型;而 “偏头痛” 是头痛里最常见的 “特殊类型”,有自己的典型表现,两者是 “包含关系”:
(一)头痛(Headache)医学上把“头痛”定义为头颅上半部的疼痛,即位于眉弓(或眉毛)以上、枕外隆突(枕部)连线以上的范围。该区域包括前额、顶部、颞部以及枕部上方的部分,是头颅上半部的整体范围。常见的表述还有“眉弓、耳轮上缘与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强调的是连线以上的整个上半部的头痛部位。常见类型有 3 种:
1. 紧张性头痛(占 70%):最普遍,像 “脑袋戴了紧箍咒”,全头或后枕部隐隐疼,按压太阳穴或脖子肌肉会更明显,多和压力、熬夜、姿势差有关;
2. 偏头痛(占 15%):最折磨人,多是单侧疼痛,呈 “搏动性”(跟着心跳一起疼),伴畏光、畏声、恶心,疼起来持续 4-72 小时;
3. 继发性头痛(占 15%):由其他病引起,比如感冒发烧的头痛、高血压的头痛、颈椎病压迫的头痛,治好原发病就会缓解。
(二)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 “神经血管性头痛”,简单说就是 “神经太敏感,血管跟着凑热闹”—— 大脑神经受刺激后,引发单侧血管收缩扩张,导致跳着疼,还会 “牵连” 肠胃(恶心)、感官(畏光),有遗传倾向,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 2-3 倍。
三、临床表现或症状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差异很大,认准这些细节,能快速分清类型:
(一)常见头痛(以紧张性头痛为例)1. 疼痛特点:全头或后枕部、太阳穴区域隐痛,像 “紧箍咒勒着”“脑袋沉”,不是剧烈疼,不影响走路、说话;
2. 持续时间:几小时到 1 天,比如早上起来疼,下午下班休息后缓解;
3. 伴随症状:脖子发紧、肩膀酸痛,偶尔有点乏力,不怕光不怕声,看手机、看电视不受影响。
(二)偏头痛(典型表现超明显)1. 疼痛特点:
1.1 单侧疼:多是左边或右边太阳穴、眼眶周围疼,少数人会两边都疼;
1.2 搏动性疼:跟着心跳 “咚咚” 跳着疼,越活动(比如走路、爬楼梯)越疼,躺下不动会好点;
2. 持续时间:4-72 小时,比如早上发作,可能疼到第二天,严重时影响上班上学;
3. “预警” 和伴随症状:
3.1 先兆(10%-15% 的人有):疼前 10-30 分钟,可能看到 “闪光”“黑点”,或手脚发麻,像 “过电”;
3.2 畏光畏声:怕亮灯、怕噪音,甚至别人说话声音大了都嫌吵,得关窗拉帘躺着;
3.3 恶心呕吐:约 60% 的人会想吐,吐完后疼可能轻一点,没胃口吃不下东西。
四、发生的原因头痛和偏头痛的诱因像 “生活里的小地雷”,踩中了就容易发作,主要分 3 类:
(一)生活习惯 “埋雷”(最常见)1. 睡眠乱了:熬夜(凌晨 2 点后睡)、失眠、突然改变作息(比如周末睡懒觉到 12 点),大脑没休息好,神经容易 “乱放电”;
2. 饮食 “踩坑”:
2.1 咖啡 / 茶过量:每天喝超过 3 杯咖啡(或 5 杯茶),咖啡因会让血管收缩,突然停喝还会 “反跳性头痛”;
2.2 吃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红酒、加工肉(香肠、培根)、奶酪,这些食物里的 “酪胺” 会刺激神经;
3. 姿势太差:长期低头看手机、电脑,脖子前倾,颈椎压着神经和血管,引发 “颈源性头痛”,连带着后枕部疼。
(二)情绪和压力 “点火”1. 压力大、焦虑:比如赶项目、考试前、吵架后,身体分泌 “应激激素”,让肌肉紧张(尤其是脖子和头部肌肉),引发紧张性头痛;
2. 情绪波动大:突然开心或难过,比如中奖、失恋,神经受刺激,容易诱发偏头痛。
(三)身体和环境 “添乱”1. 激素变化:女性偏头痛多和月经有关,月经前雌激素下降,神经敏感,疼得更频繁(所以叫 “经期偏头痛”);
2. 环境刺激:强光(比如夏天中午晒太阳)、噪音(比如工地噪音、KTV)、异味(比如香水、油烟),直接刺激大脑神经;
3. 疾病诱发:感冒发烧(体温超 38.5℃会头痛)、高血压(血压突然升到 160/100mmHg 以上)、鼻窦炎(前额疼,低头时更重),这些是 “继发性头痛” 的原因。
五、诊断依据头痛和偏头痛的诊断,主要靠 “症状 + 排除危险情况”,不用做太多复杂检查:
(一)紧张性头痛诊断(3 条满足就够)1. 全头或后枕部隐痛、紧箍感,持续 30 分钟到 7 天;
2. 疼痛不影响日常活动(能走路、说话),没有畏光畏声、恶心;
3. 排除感冒、高血压、颈椎病等其他病(比如测血压正常,脖子不疼)。
(二)偏头痛诊断(国际通用标准)1. 至少发作 5 次,每次持续 4-72 小时;
2. 至少满足 2 条:单侧疼、搏动性疼、活动后加重、中度以上疼痛(影响日常活动);
3. 至少满足 1 条:伴恶心 / 呕吐、畏光、畏声;
4. 排除脑出血、脑瘤等危险情况(比如没有突发剧烈头痛、手脚麻)。
(三)关键原则:“先排除危险,再定类型”如果是 “第一次剧烈头痛”“头痛伴手脚麻 / 说话不清”“发烧 + 头痛”,要先做检查排除脑出血、脑炎,再判断是哪种头痛,别直接按 “普通头痛” 处理。
六、检查指标、检验项目大多数头痛不用做复杂检查,只有 “怀疑危险情况” 时才需要,别盲目做 CT/MRI:
(一)常规检查(排除简单诱因)1. 血压测量:头痛时测血压,排除 “高血压性头痛”(比如血压≥160/100mmHg,降压后头痛缓解);
2. 体温测量:发烧(≥38.5℃)伴头痛,可能是感冒、脑炎,需要查血常规(看是否有感染)。
(二)特殊检查(怀疑危险情况时做)1. 头颅 CT/MRI:出现这些情况要做:
1.1 突发 “霹雳样头痛”(这辈子最疼的一次,几秒内达到高峰),排除脑出血;
1.2 头痛伴手脚麻木、说话不清、看东西重影,排除脑梗、脑瘤;
1.3 头痛越来越重,半夜疼醒,排除颅内病变;
2. 颈椎 X 线 / CT:后枕部疼,伴脖子僵硬、转头时疼加重,排除 “颈源性头痛”(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
3. 脑电图:发烧 + 头痛 + 意识模糊,排除脑炎(脑电图会有异常波形)。
七、鉴别诊断最容易搞混的 3 种头痛,分清了才能对症缓解:
(一)紧张性头痛 vs 偏头痛特点
紧张性头痛
偏头痛
疼痛部位
全头、后枕部
单侧(太阳穴、眼眶周围)
疼痛性质
紧箍感、隐痛
搏动性、跳着疼
伴随症状
脖子紧、乏力,不怕光声
畏光畏声、恶心,活动加重
缓解方式
休息、按摩太阳穴
躺暗室、吃曲坦类药物
(二)偏头痛 vs 高血压性头痛特点
偏头痛
高血压性头痛
诱发因素
熬夜、咖啡、月经
血压突然升高(比如忘吃降压药)
疼痛部位
单侧
全头、前额
关键区别
伴畏光畏声,血压正常
血压≥160/100mmHg,降压后疼止
(三)普通头痛 vs 危险头痛(脑出血 / 脑炎)特点
普通头痛
危险头痛
发作速度
慢慢疼起来
突然剧痛(几秒到几分钟达高峰)
伴随症状
无其他不适
手脚麻、说话不清、发烧、意识模糊
缓解情况
休息 / 吃药后缓解
休息 / 吃药无效,越来越重
八、治疗方法治疗的核心是 “先分类型,再对症”,别所有头痛都吃同一种药:
(一)保守治疗 / 一般治疗:轻度头痛首选,无副作用1. 紧张性头痛缓解:
1.1 按摩:用指腹按太阳穴、后枕部,每次 10 分钟,力度适中(别太用力);
1.2 热敷:用热毛巾敷脖子和后枕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1.3 调整姿势:别低头看手机,电脑屏幕和视线平齐,每小时起来活动 5 分钟;
2. 偏头痛缓解:
2.1 避刺激:立刻进暗室、关窗帘,别听噪音、别用手机,躺下休息;
2.2 冷敷:用冰袋裹毛巾敷疼痛侧太阳穴,每次 15 分钟,收缩血管缓解跳痛;
2.3 补水:偏头痛可能伴轻微脱水,喝温白开水,别喝含糖饮料。
(二)药物治疗:分 “急性期” 和 “预防期”,别滥用1. 急性期用药(疼的时候吃,治标):
1.1 紧张性头痛:选 “温和止痛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每次 0.5g,每天不超 2g)、布洛芬(每次 0.2g,每天不超 1.2g),饭后吃减少伤胃;
1.2 偏头痛:轻中度用布洛芬,重度用 “曲坦类药物”(比如舒马曲坦,每次 50mg,24 小时不超 200mg),疼刚开始时吃效果最好,别等疼到受不了再吃;
1.3 注意:别长期吃止痛药(每月不超 10 天),不然会变成 “药物过量性头痛”(越吃越疼);
2. 预防期用药(频繁发作时吃,治本):
2.1 适用情况:偏头痛每月发作超 4 次,或每次疼超 2 天,影响生活;
2.2 常用药:β 受体阻滞剂(比如普萘洛尔,每次 10mg,每天 2 次)、钙通道阻滞剂(比如氟桂利嗪,每晚 5mg),需吃 2-3 个月才见效,别擅自停。
(三)手术治疗:极少用,只针对特殊情况只有 “颈源性头痛”(颈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神经),保守治疗无效时,才做 “颈椎微创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其他头痛不用手术,别信 “手术能根治偏头痛” 的说法。
(四)中医疗法:辅助缓解,适合慢性头痛1. 针灸:紧张性头痛扎 “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穴”,每周 2-3 次,缓解紧箍感;偏头痛扎 “合谷穴、太冲穴”,减轻搏动性疼痛;
2. 中药调理:紧张性头痛用 “疏风活血” 的中药(比如川芎、白芷),偏头痛用 “平肝潜阳” 的中药(比如天麻、钩藤),需在中医指导下用;
3. 推拿:颈源性头痛做颈椎推拿,放松颈部肌肉,改善供血,但要找正规医师,别瞎按颈椎。
九、注意事项1. 别滥用止痛药:很多人头疼就吃 “去痛片”“布洛芬”,每月超 10 天会变成 “药物过量性头痛”,反而更难治,疼得轻就先休息,别依赖药物;
2. 偏头痛别 “硬扛”:疼刚开始时就处理(吃止痛药 + 躺暗室),比疼到严重时再治效果好,还能减少恶心呕吐;
3. 记录 “头痛日记”:每次头痛时记下来 —— 时间(比如月经前、熬夜后)、部位、诱因(比如喝了咖啡、受了刺激)、缓解方式,慢慢能找到自己的诱因,避开就能少发作;
4. 特殊人群别乱吃药:孕妇、哺乳期女性、胃溃疡患者,吃止痛药前要问医生(比如孕妇能用对乙酰氨基酚,不能用布洛芬)。
十、预防保健措施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避开诱因,头痛发作能少一半:
1. 规律作息:别熬夜,别睡懒觉:
1.1 每天固定时间睡和起(比如 23 点睡,7 点起),周末别差超 1 小时,让大脑生物钟稳定;
1.2 失眠的人别硬躺,可睡前泡脚、听白噪音,别睡前刷手机(蓝光刺激神经);
2. 饮食调整:避开 “头痛雷区”:
2.1 咖啡 / 茶适量:每天不超 2 杯咖啡(或 3 杯茶),别突然停喝(可慢慢减);
2.2 偏头痛患者避开:巧克力、红酒、香肠、奶酪,月经前更要注意;2
2.3 多喝水:每天喝 1500-2000ml 白开水,别等渴了才喝,轻微脱水也会诱发头痛;
3. 管理压力:别让神经 “绷太紧”:
3.1 工作 1 小时停 5 分钟,做 “深呼吸”(吸气 4 秒,屏息 2 秒,呼气 6 秒),放松肌肉;
3.2 压力大时找方式发泄(比如跑步、聊天),别憋在心里;
4. 保护颈椎:别低头 “熬脖子”:
1.1 看手机时举到视线水平(别勾脖子),电脑屏幕比视线低 10°-15°;
1.2 每天做 “颈椎米字操”(缓慢抬头、低头、左右转头),每次 5 分钟,避免肌肉僵硬。
十一、专家提醒大多数头痛不是 “大病”,但要警惕 “危险信号”—— 如果头痛突然变剧烈、伴手脚麻、说话不清,别硬扛,立刻去医院,排除脑出血、脑梗这些危险情况!
对普通人来说,记好 “头痛日记”、避开诱因(比如少熬夜、别过量喝咖啡)、轻度头痛先休息,比吃药更管用。觉得这篇有用,就转发给总头痛的朋友、经常加班的同事,让他们知道 “头痛不用硬扛,找对方法就能缓解”,别让小疼痛影响好心情!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头痛,但不发烧,是感冒了吗?(头痛和偏头痛的鉴别与治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