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是怎么回事(宝宝频繁呕吐)

新生儿呕吐是怎么回事(宝宝频繁呕吐)

百里欣然 2025-10-11 要闻聚焦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对于新手宝爸宝妈而言,宝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心弦,尤其是呕吐症状,常让家长焦虑不已。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二病区主任王少峰提醒,由于宝宝的胃较成年人的胃较平且容量较小,如果宝宝呕吐不频繁且体重增长良好,多数宝宝6个月后会逐渐缓解,但是,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有特定特征,需高度警惕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新生儿呕吐是怎么回事(宝宝频繁呕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少峰介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主要因新生儿幽门环形肌增生肥厚,导致幽门管狭窄引发上消化道梗阻,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该疾病有典型临床表现,家长可通过观察及时察觉异常。呕吐多在宝宝出生后3-6周出现,少数出生即吐或迟至7-8周,足月儿更常见。初期起病隐匿,仅为奶后溢奶,随后呕吐次数增多并发展为喷射性,严重时每次奶后必吐,呕吐物多为乳汁、胃液或乳凝块且不含胆汁,呕吐后宝宝饥饿感明显,哭闹着仍能正常吸奶。同时,患病宝宝上腹部膨隆、下腹部平坦柔软,80%-90%的宝宝在右上腹部可触及橄榄样肿块,尤其在呕吐后、空腹或熟睡时,腹壁柔软松弛,更易触摸到。随着呕吐加重,宝宝因摄入不足常出现脱水,初期体重不增,之后迅速下降、日渐消瘦,长期严重呕吐还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及低氯、低钾性碱中毒;此外,2%-3%的宝宝会出现黄疸,因呕吐致进奶不足,引发热量不足、脱水、酸中毒,降低肝细胞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活力,加上大便排出延迟增加肠肝循环,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表现为皮肤黄染。

当家长发现宝宝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检查是关键。医生会先依据宝宝典型呕吐病史、腹部胃蠕动波及右上腹肿物触及情况初步判断,再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精准诊断。幽门超声检查是常用辅助方式,典型影像学改变为“靶环征”及“宫颈征”,敏感性接近90%,检查前需让宝宝禁食2-4小时以防奶液干扰图像。胃肠造影也能助力确诊,有线样征、肩征、蕈征、鸟嘴征及胃排空延迟等特异性表现。若腹部包块触摸不明显,可完善腹部X线平片检查,立位时能观察到胃扩张、肠道内气体减少,辅助诊断。

一旦确诊,外科手术是有效治疗方法。术前医生会用2-3天纠正宝宝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改善全身情况。手术多通过脐部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创伤小且脐部小切口恢复快,几乎不留疤痕。术后宝宝幽门梗阻解除,食物可正常通过胃肠道,消化功能改善,营养不良状态缓解,体重迅速增加。

王少峰表示,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宝宝预后良好,家长无需过度恐慌,但务必重视,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最后提醒家长,若宝宝出生后3-6周出现喷射性呕吐且进行性加重,伴随明显饥饿感、奶后频繁呕吐、体重下降,触摸腹部有橄榄球样肿块,需立即警惕,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新生儿呕吐是怎么回事(宝宝频繁呕吐)》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