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新生儿各月龄一类和二类疫苗以及注意事项
1、注意事项:接种处需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换衬衣,以防局部混合感染。接种后针眼附近会有溃疡面,一般无需处理。宝宝三个月之后去卡介苗中心复查接种是否成功。乙肝疫苗目的:预防乙型肝炎。接种时间: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次,30天后(满1月龄)接种第二次,5~8个月后(一般在6月龄时)接种第三次。
2、接种建议:对于2岁以下的宝宝,更建议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进口PCV13:接种对象为6周龄-15月龄,推荐的免疫程序为基础免疫2/4/6月龄各接种1剂次、加强免疫在12-15月龄接种1剂次,剂次间间隔4-8周,第3剂次和加强剂次间间隔8周。
3、乙肝疫苗(HepB):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一针,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麻疹疫苗:通常在宝宝8月龄时接种第一针,18-24月龄时接种第二针,用于预防麻疹。
什么是二类疫苗
我国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公开招标采购、免费接种。用于儿童常规免疫接种、补充免疫和应急接种。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主要用于常规免疫没有覆盖的人群接种。所有疫苗的运输、储存均需全程处于2-8℃的冷链。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主要区别如下:费用承担者不同:一类疫苗:费用由政府承担,对公民免费。二类疫苗:费用由个人承担,需自费接种。接种要求不同:一类疫苗:作为公民,应按照政府规定接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二类疫苗:接种完全基于个人自愿,没有强制性要求。
除了这些第一类疫苗之外,市场上还有其他种类的疫苗,这些通常被称为第二类疫苗。第二类疫苗并不是强制接种的,而是根据个人意愿和医疗建议选择接种的。这类疫苗的种类较多,涵盖了预防多种传染病的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疫苗、HPV疫苗等。
国家二类疫苗指的是需要出钱才能接种的疫苗。这些疫苗中有必须要打的疫苗,也有可以不用接种的疫苗。一般家庭会根据当时的情况而让宝宝选择性接种。那么,国家二类疫苗有哪些呢?被国家评定为二类疫苗有:轮状病毒疫苗、甲肝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其他肺炎疫苗等。这些疫苗皆是需要自费接种。
在中国,第二类疫苗是指公民自费且自愿接种的疫苗。这类疫苗的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这些疫苗对于预防相应的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到每一种疫苗,其名称和价格会有所不同。
第二类疫苗哪些需要打
需要打的第二类疫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流感疫苗:主要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建议接种以减少感染风险。肺炎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尤其适用于老年人群。
第二类疫苗中建议接种的包括水痘疫苗、HIB疫苗和流感疫苗。 水痘疫苗 水痘的传染性强,尤其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容易发生爆发。 感染水痘后,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烧和皮肤长脓泡的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炎和脑膜炎等并发症。 接种水痘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
总结:二类疫苗的接种需权衡疾病风险、经济能力及儿童健康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接种高风险疾病的疫苗(如水痘、流感、EV71等),以最大限度保护儿童健康。
必须打的6种二类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简称Hib,这种细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染。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月龄到2岁的婴幼儿很容易被传染。7价或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或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接种目的:预防肺炎。
需要打的二类疫苗主要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手足口疫苗、水痘疫苗等。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减少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系统较弱人群患严重呼吸道疾病和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肺炎疫苗:主要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对老年人、儿童及基础疾病患者尤为重要,可降低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宝宝出生后建议接种的6种二类疫苗包括: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用于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染,5岁以下儿童易感。肺炎球菌疫苗:包括7价或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或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用于预防肺炎球菌感染造成的肺炎等疾病。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第二类疫苗有哪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