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91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45岁的刘女士这几天特别烦躁,不是因为家里的事,而是那块反复发痒的湿疹又来了。每次刚好转几天,又开始刺痒、脱皮、冒水泡,涂药也只能缓解一下,根本断不了根。
她实在想不明白,这皮肤病怎么这么“缠人”?到底湿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反复发作?又该怎么治?
很多人以为湿疹只是皮肤干、过敏,其实远远不止那么简单。
一、湿疹不是“简单过敏”,它是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湿疹的医学名称叫做特应性皮炎,它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涉及免疫、皮肤屏障、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
简单来说,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过度敏感”,把原本无害的物质(如灰尘、花粉、某些食物)当成敌人来攻击,导致皮肤发炎、瘙痒、脱屑、水泡等反应。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特应性皮炎诊疗规范》指出,湿疹的发生与免疫失衡密切相关,尤其是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其中起核心作用。
这种免疫反应就像是“火力太猛的防御系统”,本想保护身体,结果反而伤到了自己。
虽然人人都有皮肤,但不是每个人都得湿疹。为什么有的人从小就开始反复发作,有的人却一辈子没得过?
这和以下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1、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有湿疹、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孩子患湿疹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据《中华皮肤科杂志》数据显示,有家族史的孩子患湿疹的概率是普通儿童的2~3倍。
2、皮肤屏障功能弱
正常皮肤像一道“砖墙”,可以阻挡外界刺激。但湿疹患者的皮肤就像“砖松了、缝大了”,容易丢失水分,同时让过敏原、细菌等有机可乘。
研究发现,湿疹患者中普遍存在皮肤屏障蛋白filaggrin缺陷,这也是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的根本原因之一。
3、环境与生活方式
过度清洁、频繁使用香皂、接触尘螨、空气污染、压力大、饮食刺激等,都会诱发或加重湿疹。
特别提醒:婴幼儿、青少年、孕妇、老年人等群体,由于皮肤更薄弱,更容易受到刺激。
三、湿疹为啥老是复发?不是药没效,是你方法错了很多人以为湿疹就是“皮肤干、抹点药”,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只治表、不治因。
1、只靠激素药膏,治标不治本
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等)确实能快速缓解炎症和瘙痒,但只是“灭火”,不能改变皮肤屏障的脆弱状态。
如果停药后没有做好保湿、防护,湿疹很快就会“死灰复燃”。
2、不重视保湿,是最常见的误区
皮肤干就像地面干裂,不先补水,再好的药也难渗透。基础保湿是湿疹治疗的核心,不能等干了才涂,而应该每天定时保湿,尤其洗完澡后10分钟内涂抹,效果最好。
国家卫健委推荐使用无香精、无刺激、防水锁水能力强的保湿霜,尤其含神经酰胺(Ceramide)成分的产品更有益于修复屏障。
3、频繁“换药”反而更危险
湿疹治疗需要持续性和规律性,频繁更换药物或“民间偏方”很容易导致激素依赖、皮肤变薄,甚至诱发感染。
四、湿疹能不能根治?这些方法可以大大缓解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湿疹属于可控但难彻底根治的慢性病,但只要方法得当,是完全可以长期控制、甚至多年不发的。
1、建立“湿疹日常管理”最重要
不管有没有发作期,都要坚持以下三件事:
每天保湿,尤其在早晚、洗澡后;
避免诱因,如尘螨、香料、热水烫洗、羊毛衣物等;
科学用药,遵医嘱使用激素或免疫调节药物,不擅自停药或加量。
2、严重者可考虑光疗或生物制剂
对于中重度患者,皮肤科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窄谱UVB光疗或IL-4/IL-13通路抑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这些治疗方式可以从免疫源头改善炎症反应。
不过,这类治疗需在正规医院进行,不能自行尝试。
五、老是说“湿疹”,这些“假湿疹”你分得清吗?有时候你以为是湿疹,其实可能是别的病。
1、脂溢性皮炎:多发于头皮、鼻翼两侧,呈油腻性脱屑,不太痒。
2、接触性皮炎:接触某种物质(如金属、染发剂)后局部红肿、起疹,离开刺激源后会慢慢好转。
3、真菌感染(股癣、体癣):边界清晰、有脱屑和环形红斑,使用激素药膏反而加重。
遇到皮肤反复出问题,别自己下诊断,最好请皮肤科医生做皮肤镜检查或真菌检测,对症治疗才有效。
写在最后湿疹虽然看起来是“小毛病”,但发起来真的让人“抓狂”。它不光是皮肤问题,更是一场与免疫系统的长期博弈。
好在今天我们已经知道:湿疹不是不能控制,只是你还没用对方法。
从现在开始,学会科学护理、规范治疗、规律生活,也许几年后你会发现,湿疹已经悄悄“退出了你的人生”。
参考资料:《特应性皮炎诊疗规范(2020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1年)》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怎么得的湿疹(人为什么会得湿疹原来湿疹是这样来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