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痒得抓出血,涂了药膏反而更严重?”“脸上长疙瘩,分不清是过敏还是痘痘,越治越糟?”
很多人遇到皮肤病,第一反应是“随便买支药膏涂”,结果不对症的治疗不仅没用,还可能加重病情——比如把真菌感染的脚气当成湿疹治,把激素依赖性皮炎当成普通过敏抹药膏。今天就整理了8种最常见的皮肤病,附上医生都认可的“正确处理方法”,从原因到用药、护理全说清,帮你避开治疗误区!
一、湿疹:别用热水烫!重点是“保湿+温和用药”
1.典型表现:红斑、丘疹、水疱,抓后会渗液、结痂,常对称长在胳膊肘、膝盖窝,痒得钻心。
2.为啥会得:过敏(比如接触花粉、动物毛)、皮肤干燥、压力大、吃了辛辣发物都可能诱发。
3.正确治法:
别烫洗、别抓挠:热水会破坏皮肤屏障,抓挠会让皮肤破损感染,痒时可以用凉毛巾敷10分钟缓解;保湿是基础:每天涂2次无香料的医用保湿霜(比如凡士林、神经酰胺乳膏),保持皮肤水润能减少复发;用药分情况:轻度湿疹涂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时在医生指导下用中效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别长期用强效激素。二、脚气(足癣):别用激素药膏!要“抗真菌+坚持用药”1.典型表现:脚趾缝脱皮、发白、烂痒,或脚底长水疱、脱皮,有臭味,夏天容易加重。
2.为啥会得:真菌感染引起,常通过共用拖鞋、脚盆传播,脚汗多、鞋子不透气的人最容易中招。
3.正确治法:
先分清类型:水疱型、脱皮型用抗真菌药膏(如特比萘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每天涂2次,坚持4周以上;糜烂型(脚趾缝烂了)先涂氧化锌粉收干,再用抗真菌药膏;别踩误区:脚气是真菌病,用激素药膏(如皮炎平)会让真菌越繁殖越多,反而加重;预防复发:鞋子每天换,用开水烫洗袜子,别光脚踩公共浴室地面。三、痤疮(痘痘):别挤!分“轻度/中度/重度”对症治1.典型表现:脸上长粉刺(黑头、白头)、红色痘痘、脓疱,严重时会有结节、囊肿,常长在额头、下巴、脸颊。
2.为啥会得:油脂分泌多、毛孔堵塞、细菌感染(痤疮丙酸杆菌)、熬夜、吃甜食多都有关。
3.正确治法:
轻度(只有粉刺):用含水杨酸或果酸的护肤品,疏通毛孔,别用厚重的面霜;中度(有红痘痘、脓疱):涂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杀细菌)或阿达帕林凝胶(疏通毛孔,晚上用,注意防晒);重度(有结节、囊肿):别自己治,及时去医院,医生可能开口服药(如多西环素、异维A酸),千万别挤痘痘,会留痘坑; 护理关键:每天用温和洗面奶洗1-2次脸,别过度清洁,防晒要做好(紫外线会加重痘印)。四、荨麻疹(风团):别抓!先找“过敏原”,再用药1.典型表现:突然长红色或白色的风团,像蚊子包,痒得厉害,几小时内会自己消,但容易反复,严重时会肿眼皮、嘴唇,甚至呼吸困难。
2.为啥会得:过敏(吃了海鲜、芒果、药物,或接触尘螨、花粉)、感染、冷热刺激都可能引发。
3.正确治法:
紧急处理:风团发作时,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15-30分钟能缓解痒;若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立即去医院(可能是过敏性休克);找过敏原:记录发作前吃的食物、接触的东西,避开可疑过敏原(比如吃芒果后发作,就暂时别吃);别抓挠:抓挠会让组胺释放更多,风团越抓越多,痒时可以涂炉甘石洗剂。五、银屑病(牛皮癣):别信“偏方”!要“规范控病情”1.典型表现:皮肤上长红色斑块,上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刮掉鳞屑会看到点状出血,常长在头皮、膝盖、肘部,冬天加重。
2.为啥会得:和遗传、免疫紊乱有关,压力大、感冒、外伤会诱发。
3.正确治法:
轻度(斑块面积小于身体10%):涂卡泊三醇软膏或他克莫司软膏,配合窄谱紫外线照射;中重度:在医生指导下用口服药(如甲氨蝶呤)或生物制剂,千万别用“根治牛皮癣”的偏方,很多含重金属,会伤肝伤肾;护理:别用刺激性肥皂,洗澡后涂保湿霜,避免皮肤干燥,保持心情放松(压力大容易复发)。六、接触性皮炎:别再碰“过敏原”!先“脱离刺激”再用药1.典型表现:接触过某种东西的地方(比如戴项链的脖子、涂化妆品的脸)长红斑、丘疹,痒或疼,边界很清楚。
2.为啥会得:皮肤接触了过敏原(如金属镍、化妆品里的防腐剂、染发剂)或刺激物(如洗洁精、强酸强碱)。
3.正确治法:
第一步:立即停用或远离可疑物品(比如戴项链过敏,就别再戴);轻度:用清水冲洗后,涂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重度(红肿、渗液):用3%硼酸溶液湿敷,再涂药膏,严重时口服抗组胺药或激素。七、带状疱疹(蛇缠腰):别等“长满一圈”!72小时内用药最好1.典型表现:沿身体一侧的神经分布区(比如腰上、胸上)长水疱,像带子一样,疼得厉害(火烧样、针刺样),老年人更容易得,疼得更重。
2.为啥会得:小时候得过水痘后,病毒潜伏在神经里,免疫力下降时(比如熬夜、生病)会再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3.正确治法:
关键:发病72小时内用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能缩短病程、减轻疼痛,越晚用药,后遗症(神经痛)越容易留;止痛:疼得厉害可以吃布洛芬,或在医生指导下用加巴喷丁;护理:水疱别挑破,避免感染,保持皮肤干燥,老年人要注意休息,别劳累。八、脂溢性皮炎:别用“强力去油产品”!要“控油+抗真菌”1.典型表现:头皮上有头皮屑(大块、油腻)、头皮发红、痒,或脸上T区(额头、鼻子)长红斑、脱屑,出油多的人容易得。
2.为啥会得:和油脂分泌多、马拉色菌感染有关,熬夜、吃辛辣油腻食物会加重。
3.正确治法:
头皮型:用含酮康唑或二硫化硒的洗发水,每周洗2次,轻轻按摩头皮,别用指甲抓;面部型:涂弱效激素药膏(如地奈德乳膏)或抗真菌药膏(如酮康唑乳膏),别用油腻的护肤品;预防: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别熬夜,保持头皮和面部清洁,但别过度去油。九、3个“皮肤病治疗误区”,一定要避开1. 误区一:所有皮肤病都用激素药膏:激素药膏对湿疹、接触性皮炎有用,但对脚气、真菌感染没用,反而会加重,别盲目用;
2. 误区二:痒就抓、破就涂药膏:抓挠会让皮肤破损,引发感染,水疱别挑破,渗液时先湿敷,再涂药膏;
3. 误区三:症状一消就停药:比如脚气、带状疱疹,症状消了还要坚持用药一段时间(脚气用够4周),否则容易复发。
皮肤病虽然常见,但“对症”是关键——如果自己分不清是什么病,或用药1-2周没好转,别硬扛,及时去医院皮肤科,让医生判断,避免耽误病情。#皮肤病##奕健行##常见皮肤病#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脸上发红发痒起小疙瘩(别再乱抹药膏8种常见皮肤病的正确治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