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得糖尿病的(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

怎么会得糖尿病的(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

香柔谨 2025-10-03 百姓心声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傍晚时分,家住在社区东侧的老王又一次被妻子数落了:“你啊,又去楼下买甜饮料!不是说要控制血糖了吗?”老王自嘲一笑:“我又不胖,也没觉得不舒服,哪那么容易得糖尿病?”但就在本周体检时,医生看着老王的化验单,眉头一皱:“血糖和血脂都偏高,得小心糖尿病!”

老王这才慌了神。其实,像老王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很多人觉得糖尿病离自己很远,更有“只有胖人才会得”的偏见,直到身体出现异常才后知后觉。糖尿病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也绝非个别人的“命中注定”。到底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这些真相,很多人都还不清楚。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迟

难以被察觉的沉默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推动着糖尿病的高发?是不是只有体重过重的人才需要担心?有没有办法提前预防?尤其是第3点,许多人一直以为“与自己无关”,其实决定着疾病的出现与否。这些让人疑惑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为您逐一揭开谜底。

揭秘: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原来三大因素暗中作祟

提到糖尿病,许多人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甜食吃多了”“肥胖”“老年病”。但事实恰恰要复杂得多。权威医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且发病人群出现明显年轻化趋势。据《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汇总,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2.8%,包括许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更让人意外的是,很多刚查出来糖尿病的人,体型并不胖,平时也没有暴饮暴食。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医学研究已明确,这三类因素密不可分

遗传基因——天生易感,但后天可以逆转 科学研究已经识别了45个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如果父母或者直系亲属中有人得糖尿病,本人患病的风险就会大幅提升。遗传带来的“节俭基因”,让身体在能量摄入充足时,更加容易储存能量。结果就是,明明吃得不多,血糖却居高不下。但遗传不是绝对命运,健康生活方式依然能延缓或阻断糖尿病的发生。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迟

生活方式——饮食失衡与缺乏运动,是最大推手 长期爱吃高糖高脂食物、主食超标、爱喝含糖饮料,都是促成年轻人血糖异常的重要原因。比如,《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就提醒:一罐普通含糖饮料含糖量高达35克,等于7小块方糖,常喝不仅增加肥胖风险,还直接诱发胰岛素抵抗。同时,久坐、缺乏运动会让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使得餐后血糖难以控制。哈佛大学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增加1小时久坐,糖尿病风险上升22%!

滥用抗生素——隐形杀手,很多人都忽视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频繁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等,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诱发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美国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连续用抗生素超2个疗程,糖尿病风险增长28%。殊不知,很多人每年“感冒发烧就打点滴”、买药不看说明书,其实一步步把自己推向高危边缘。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迟

超乎想象的危害:糖尿病并不是“老年人的小毛病”

糖尿病素有“甜蜜的杀手”之称,表面症状轻微,却暗中威胁身体的各个角落。长期高血糖会引发微血管和大血管损害,比如:

心脑血管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4倍,易诱发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硬化、血栓、出血等都是高危事件。

肾脏损伤:血糖升高会致肾小球基底膜病变,逐步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数据表明,糖尿病性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竭的首要原因。

神经系统损伤:感觉异常、肢体麻木、胃轻瘫,甚至自主神经紊乱(心慌、便秘、不出汗)。

眼底损害:视网膜病变可致失明。卫生部门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失明的概率比常人高出19倍。

不仅如此,糖尿病还可能带来糖尿病足、感染难愈等“沉默杀手”式的并发症——这些问题长期积累,症状出现时常常已经来不及逆转。所以,早预防、早干预,是唯一能赢的选择。

怎么才能预防或延缓糖尿病?五大实用建议,人人能做

好消息是,绝大部分糖尿病都可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预防,大大降低发生风险。医学会与权威营养指南提出了以下建议:

控制饮食结构,切忌暴饮暴食 提倡“多样化、均衡摄入”,每日建议摄入12种以上食材,谷薯、蔬菜水果、鱼肉蛋奶、大豆坚果各占比例。主食建议“粗细搭配、控制总量”,拒绝含糖饮料,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有助于减缓餐后血糖升高速度。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迟

坚持适量运动,别让自己沦为“沙发土豆” 每坐30分钟,建议起身走动或做一点伸展。适合的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等。每次30-60分钟,每周3-5次,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慢到能说话但不能唱歌”的节奏。数据证实,长期规律锻炼可使糖尿病风险降低48%。

保持乐观情绪,学会应对压力 生活中的焦虑、愤怒都可能诱发激素波动,增加胰岛素抵抗。可以尝试深呼吸、听音乐、倾诉或适当户外活动缓解压力。

戒烟限酒,少碰诱因 烟草与酒精会加重肝脏、心脏和胰腺负担,同时诱发血糖异常。研究显示,吸烟者糖尿病风险高出非吸烟者57%,限酒戒烟对预防意义重大。

定期体检血糖三项,早发现早治疗 建议每年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一旦血糖异常及时就医。糖尿病前期人群还应密切关注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综合变化。

写在最后:

糖尿病不是“谁倒霉谁中招”,而是一套可识别、可管理、可干预的慢性病。今天读懂这些真相,也许就是为自己和家人赢得了未来更健康的每一天。无论遗传还是习惯,你都可以从现在开始改变。健康,其实就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积累。

当然,本文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健康状况还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由医生面诊,将个人实际情况、家族史和体检结果结合,才能做出最优干预方案。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易感性都不尽相同,只有辨证管理、科学就医,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影响。愿我们都能早认知、早行动,从此远离“甜蜜的杀手”!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迟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哈佛医学院·糖尿病防控人群流行病学数据》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23年糖尿病防治共识》

《常用抗生素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关系研究》

《运动处方与糖尿病预后改善研究》

《中国慢性病防控报告2023》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怎么会得糖尿病的(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