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营养师,经常有朋友问我:
「菜妈,为啥我加班到深夜,就算不饿,也总想点份烧烤」
「还有每次猛赶 ppt 的时候,就忍不住拆包薯片一直吃吃吃」
「有的时候明明不饿,但总想点蛋糕、奶茶犒劳自己」
......
这到底是咋回事啊?
其实这不是你们嘴馋,也不是减肥没毅力,而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情绪性进食」。
尤其是在下午茶、宵夜时间段,攒了一天的工作压力、坏情绪没处发泄,食物就成了易得的「解压工具」。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靠吃缓解情绪,只会掉进「吃→胖→更焦虑→再吃」的怪圈。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情绪性进食:为啥会这样?怎么改才不痛苦?实在想吃时,选什么零食既能解压又不胖?
为啥一有情绪
就忍不住想吃高糖高油?

图片来源:freepik.com
作为营养师,我见过太多被情绪性进食困扰的朋友,其实这背后是身体和大脑的「本能反应」,尤其是下午茶和宵夜,触发点特别明显:
① 下午茶时段:压力让大脑渴望快速快乐
到了下午,大家忙了小半天,大脑和身体早就处于「疲劳临界点」,加上 deadline 催着、会议连着,压力激素(皮质醇)会悄悄升高。
这时候大脑会特别聪明开始找捷径——高糖高油的食物,比如蛋糕、奶茶、饼干。
因为它们能快速提升血糖,让大脑分泌快乐激素「多巴胺」,这就像能暂时把压力忘在脑后。
但这种快乐特别短:血糖飙升后会「断崖式」下降,你们会更累、更烦躁,又会想吃点什么,不知不觉就多吃了三四百大卡,长期下来体重自然就悄悄涨了。
② 宵夜时段:疲惫需要食物安慰

图片来源:freepik.com
还有朋友跟我说:「菜妈,我加班到深夜,回到家空荡荡的,就想来份烧烤、泡面,吃着才觉得踏实。」
其实这是一天的压力攒到一起,需要找个出口,而食物带来的咀嚼满足感、香味带来的安全感,刚好能填补这份空缺。
但大家要知道,深夜身体代谢变慢,吃下去的烧烤、泡面,热量几乎都会转化成脂肪堆在肚子上。更糟的是,高油高糖会影响睡眠质量,第二天精神差、效率低,压力更大,又会靠吃缓解 —— 恶性循环就这样缠上你了。
作为营养师,我必须提醒大家:偶尔一次靠吃解压没关系,但长期情绪性进食,真的不推荐:首先是体重失控,随之而来的是变差的情绪,再往后就是身体开始亮红灯,比如血脂升高、血糖忽高忽低等。
别硬扛!
教你 3 招不用忍
第 1 招:学会给情绪找出口
情绪性进食的核心,是情绪没地方去,所以咱们要提前给情绪找好落脚点,别让食物来救场,比如起身走 5 分钟 —— 去茶水间接杯温水、爬两层楼梯,或者对着窗户深呼吸 10 次,运动可以降低皮质醇,这可比吃薯片解压多了。
第 2 招:提前吃点健康解压零食:避免饥饿 + 情绪双重暴击

图片来源:freepik.com
我发现很多朋友情绪性进食,是饿和情绪凑到了一起 —— 比如上午没吃加餐,到了 3 点又饿又累,一看到零食就控制不住;或者晚餐吃得太少,深夜饿到心慌,只能靠泡面填肚子。
所以大家要学会提前设防,但尽量要选择健康食物,比如:一小袋原味坚果、冻干蔬菜脆、无糖酸奶 + 蓝莓、水煮蛋、70% 以上的黑巧克力。
第 3 招:调整环境:眼不见,心不烦
其实很简单,情绪性进食很容易被「环境触发」—— 比如办公桌上放着薯片、冰箱里囤着蛋糕,一看到就想吃,环境实实在在的诱惑,确实很难抵挡,所以一定要把这些高糖高油食物及时换成健康零食,尽量不要在自己的地盘出现,这样才能有效管住嘴。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为什么我总是想吃东西?(总想吃东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