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至中之位”,就是丹田的核心部位。但丹田的核心部位并不在小腹正中心,而是在更偏后的位置,在腹腔内靠近骶骨之处,在骶骨与膀胱之间的夹室内,也可说是在腰骶与小腹之间,是腰腹互动的圆心、支点,当然也是全身的总圆心、总支点。
丹田核心部位的后上方是腰脊;腰脊对丹田、对全身,都是主宰。丹田核心部位的前边是小腹;小腹(丹田)对腰脊、对全身,都是宾辅。腰脊在后上方,小腹在前下方,腰脊与小腹以丹田的核心部位为支点,为轴心,通过反向互动的杠杆方式或力偶方式分别发挥其主宰和宾辅的作用,共同带领全身运动。
腰脊与小腹(丹田)互动的形式主要是“命门吸丹田和命门催丹田,好像拉风箱似的”(王培生)。
“命门吸丹田”,既像是向后拉风箱,又像是拉弓弦,是在肢体屈缩蓄劲时,命门后拉下沉,一方面吸起前下方的小腹,使小腹皮肉向命门方向收卷;同时送尾闾松沉前收,托起小腹,使腰与腹相合互抱。这是腰脊带上半身气向下行,小腹带下半身气向上行。通过腰向下走,腹向上走,腰与腹相向相合地互动,带动全身意气相聚于腰腹,以利于肢体屈缩蓄劲。
“命门催丹田”既像是向前推风箱,又像是放箭时弓背伸展,是在肢体伸展发劲时,命门前送上顶,一方面催小腹如盆倒水似的向前下、向耻骨方向松沉;同时催脊骨向上伸展。这是腰脊催上半身气向上行,小腹催下半身气向下行,是通过腰向上腹向下地反向相开互动,带动肢体伸展,气贯四尖。每逢左转身时,丹田向左蠕动,命门向右画弧,腰腹互为力偶关系,是双推磨似的左右反向互动。右转身亦然,只是反向而已。
腰与腹有分工,也有合作。
所谓分工,一是指腰主力,以分管上半身运动为主,或通过腰脊下沉,直接牵拉手臂屈收;或通过伸腰竖脊,直接推送手臂伸展,总之是腰不动,手不发。
二是指小腹主气,以分管下半身运动为主,或通过小腹提收,直接牵拉腿脚气向上行、屈缩蓄劲;或通过小腹松沉,直接向腿脚贯气,催两腿气向下行、伸蹬发力,总之是腹不动、腿不发。
所谓腰腹合作,是指小腹在以顺作用力直接提放两腿的同时,也以反作用力或杠杆力简接支持着两手的屈伸;腰脊在以顺作用力直接推拉手臂伸屈的同时,也以反作用力或杠杆力间接支持着两腿的提放。不论腰或腹,下沉的一方都是凭自身重量、顺地心引力而动的一方,是动力来源处,应更着意。
虽然上升的一方也支持着下沉的一方,但更主要的是下沉的一方通过杠杆作用撬起、托起上升的一方。意念适当关注下沉的一方,就是关注偏沉,关注放松,关注原动力,关注偏沉则随、松中生动,就是“锻炼阴精”(张三丰)。
腰腹互动离不开裆胯地参与。腰腹裆胯这一大坨是上下之间的中盘,是阴阳之间的太极本体。腰腹裆胯这一大坨,一动就是上下前后(或左右)四个面相互追逐着动,像一个大圆球滚动。每当肢体屈缩、拳势收合时,后面腰骶向下走,下面裆部向前走,前面小腹向上走,上面脐腰向后走,整个圆球像是向后滚。
每当肢体伸展、拳势开放时,前面小腹向下走,下面裆部向后走,后面腰骶向上走,上面腰脐向前走,整个圆球像是向前滚动。每当向右移重心时,右侧胯腰腹向下走,下面裆部向左走,左侧胯腰腹向上走,上面腰脐向右走,整个圆球像是向右滚动。同理,向左移重心时,整个圆球像是向左滚动。总之,每逢练拳,中盘的前后左右四面八方,总有一方向下偏沉。哪边偏沉,中盘就像个球似的向那边滚动。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请问下小腹是在哪个部位(小腹在松腰中的重要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